请提供具体的五月份值得关注的疾病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疾病信息我没法准确写描述呢。比如是一些特定地区高发的疾病、季节性疾病,还是其他相关信息呢?
五月份是春夏之交,随着气温升高,蚊虫密度将逐渐增多,肠道传染病发病也将逐步进入流行高峰。又恰逢“五一”小长假,福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提醒广大市民,除了注意防范新冠等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外,还应重点注意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和手足口病,同时外出旅游时应注意旅游卫生。
Part 1
虫媒传染病:防控重点
重点关注
五月份,虫媒传染病应关注登革热、疟疾。有计划境外旅行及从风险地区国家归国人员需警惕蚊虫传播登革热、疟疾的风险。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区)、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等)等地区;
疟疾主要流行于非洲地区(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等)和东南亚等地区。
典型症状
登革热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
疟疾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贫血和脾大等症状。
防护要点
物理防蚊:前往热带、亚热带地区或植被茂密区域时,穿长袖长裤(浅色为宜),袖口、裤脚扎紧,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
环境清理:入住民宿或露营时,检查房间纱窗是否完好,避免在积水、草丛附近长时间停留;
及时检查:每日结束行程后,全身检查是否有蚊虫或蜱虫附着,若发现蜱虫叮咬,用镊子垂直拔除(避免硬拽),及时消毒并观察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立即就医。
Part 2
呼吸道传染病:仍需警惕
持续关注
五月份气温反复多变,加之五一小长假期间人口流动性较大,在人员相对聚集的地方,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要警惕一些呼吸道“杀手”,常见的疾病包括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水痘等。
典型症状
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肌肉酸痛等,部分患者伴皮疹(如水痘、猩红热)。
防护要点
建议乘坐飞机、高铁或者动车、长途汽车等密闭交通工具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避免在人群密集处长时间停留,与他人保持合适的社交距离;
入住酒店、景区民宿时,条件允许且温度适宜时,应尽可能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和流通;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景区、餐厅等公共场所,必要时终止行程并就医。
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需重点防护。
Part.3
手足口病
重点关注
手足口病是由EV71、柯萨奇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是高发群体,粪-口、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为其主要传播途径,流行高峰在每年4-7月。
典型症状
患儿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出疹以及发热为主要症状,多数在7天至10天左右自愈,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
防护要点
勤洗手:去往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接触公共设施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餐具煮沸消毒。
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消毒玩具、家具,衣物暴晒杀菌。
目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家长可根据儿童情况,自愿自费接种。
五一出行健康贴士
出行前做好“二查一备”
查疫情:查询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如登革热等),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
查健康: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前评估身体状况,携带常用药和病历;符合条件者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备物资:随身携带口罩、消毒湿巾、驱蚊剂、体温计等。
行程中保持良好习惯
错峰出行:避开高峰时段,减少拥挤场所停留时间;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饮食清淡均衡,适当补充水分;
症状监测:每日关注自身及同行人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及时就诊。
做好防护措施:乘坐交通工具尽量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在蚊虫较多的地区,使用驱蚊剂,穿长袖长裤,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如黄昏和黎明)外出。
回程后注意事项
症状监测:每日关注自身及同行人员健康状况,若曾前往东南亚(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境外或国内登革热高发地区旅行,2周内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应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立即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向医生说明近期旅居史,做好防蚊隔离,防止造成他人感染。
福州疾控(卫监)温馨提示:疟疾是可防可治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将缩短病程并规避死亡。
福州市疟疾救治定点医院为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地址: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