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军队望风南逃。1949年7月18日中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6军先遣部队,未经任何抵抗便解放了湖南东北部的平江县。南下干部齐寿良担任县委书记,接管平江各项工作。
平江解放后不久,程潜、陈明仁在长沙发动起义,湖南宣告和平解放。湖南是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时期,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还建立了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无数老百姓加入革命队伍。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先烈们付出过惨重的代价。不仅自身,就连他们的家属也遭到敌人的屠戮。许多革命家属不得不背井离乡,以躲避敌人的追捕,他们吃尽了苦头。湖南和平解放的消息传来,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许多当年逃离家乡的人也陆续回来。
一天,一位乞丐模样的女人急匆匆地走进平江县委办公地点,找到新上任的县委书记齐寿良。她从一件破棉袄中拿出16两黄金说要交给党组织。
齐寿良听后大吃一惊,一方面,眼前这位妇女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为何却能拿出16两黄金?另一方面,16两黄金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足够让一个穷人过上稳定的生活,她为何自己舍不得用却要交给组织?
齐寿良内心非常不解,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他第一反应是说:“我们有规定,不能要老百姓的东西。钱不能收,但你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出来,我们尽量解决。”
那位妇女有些激动地说:“我叫朱引梅,这些黄金是我丈夫临终前让我保管的,其中12两是组织的财产。这些年我一直在乞讨躲避敌人,没有找到组织,另外4两原本是我的嫁妆,现在就当做党费交给组织吧!”
让齐寿良有些意外的是,眼前这位叫朱引梅的妇女原来是自己的同志。但她的丈夫又是什么来头,为何会为组织保管这批大额经费?他因何牺牲,朱引梅这些年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涂正坤
朱引梅的丈夫叫涂正坤,1897年出生于平江县嘉义一个裁缝家庭,只读了四年书,便跟着父亲学缝纫。为了生活,他走街串巷,常常看到穷人被地主恶霸欺压。天生富有正义感的徐正坤曾在家乡发动农民对抗地主恶霸。
1924年,中国革命形势日趋高涨。平江共产党员罗纳川奉命开创平民学校,并建立农民协会,指挥农民开展革命斗争。他得知涂正坤有进步倾向后,主动劝说涂加入农会运动。
解放前,纸是平江四大特产之一。平江多山,山上多种有竹子,造纸业非常繁荣,有许多造纸工人,他们同样常常受到工厂老板欺压。为争取工人权益,涂正坤曾发动工人罢工,迫使造纸厂老板给工人加了工资。
1925年,经过一系列斗争考验后,罗纳川介绍涂正坤加入了党组织。
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后,老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作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回击,共产党人领导发动了一系列起义。
涂正坤带领工农武装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但在战斗中被打散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涂正坤并没有放弃,他把身边剩下的战士带到山上打游击。对镇上的团防和土豪劣绅发动偷袭,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据朱引梅的回忆文章介绍,敌人奈何不了涂正坤便从他的家人下手。先后杀害了涂正坤的母亲、父亲。涂正坤强忍悲痛,仍然坚持与敌人斗争到底。
1928年,彭德怀、黄公略领导发动“平江起义”,全歼了当地的挨户团。徐正坤闻讯后立即与黄公略取得联系,并把部队带到县城与彭德怀的主力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五军。
后来红五军逐渐建立了以平江为中心的湘鄂赣边区,涂正坤先后担任过平江县委书记、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务。
1934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失利,主力部队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为了牵制敌人,仍留下了部分力量在苏区进行游击战争。涂正坤奉命留守苏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艰难游击战。
红军主力转移后,敌军即以重兵扑向苏区。在战斗中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红16师师长徐彦刚先后壮烈牺牲。此后便由傅秋涛接任省委书记并兼任军区政委、涂正坤担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一个负责军队,一个负责后方工作。
那时部队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又成天面临着敌军的“清剿”,处境非常艰难。敌军构筑层层碉堡,分割包围红军游击队,隔绝老百姓与游击队的联系;此外,还利用一些叛徒引诱意志动摇者下山投降。
据朱引梅回忆,游击队有时候半年也吃不上一顿白米饭。为了解决吃的问题,涂正坤亲自兼任粮食部队。想尽一切办法穿过敌人封锁搞回来几升米,配着野菜熬成粥,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算一顿高级餐了。
红军游击队
战士们帮涂正坤打一大碗,但他却让给伤病员,自己跑去挖野菜、摘野果充饥。战士们的衣服几年没有换,身上打满了补丁。涂正坤在忙完自己的工作以后,也帮着战士们缝补衣服。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在涂正坤等人的领导下,大家的心始终凝聚在一起。
在这样的艰难处境里,涂正坤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他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斗志,鼓励着战士们坚持战斗。游击队克服生存困难和敌人的“清剿”,最终保存了900多人。人数不算多,但都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忠诚战士。
“西安事变”爆发后,敌军被迫停止了对游击队的进攻,此时湘鄂赣省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由傅秋涛担任省主席,涂正坤担任省委书记。紧接着“七七事变”爆发,中共中央通电号召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者。
那时湘鄂赣省仍然未能与中央取得联系,他们只是从一些国民党报纸上看到相关消息,对消息的真伪一时无法做出判断,为此省委召开过好几次会议进行研究。
涂正坤等人判断,抗日是党一贯的主张。而且“西安事变”,经过中共中央调解最终和平解决,这说明国共有再次合作的可能。后来他们又在《解放》报刊上看到了中共中央关于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综合这些情况,涂正坤等人决定:一边派人前往延安与中央取得联系,一边与敌人进行谈判,合作抗日。
此时国民党见缝插针,想利用叛徒孔荷宠等人来谈判,“招抚”收编游击队。傅秋涛和涂正坤听了非常生气,告诉国民党联络员:“如果你们要派他们来谈的话,我们一见面,就要杀掉他们。”这种坚决的态度,强有力地回击了敌人。
最终,国民党答应游击队派代表前往武汉与武汉行营直接谈判。游击队代表在武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延安发去一个电报,没想到几天后收到了中央的回电。中央表示将派董必武来武汉指导谈判工作,在董必武的领导下,湘鄂赣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武汉行营达成协议:
游击队以平江嘉义为中心集结,暂时改编为抗日游击队,由武汉行营发给供给。
此后,游击队便陆续下山集结。新四军军部成立后,原湘鄂赣红军抗日游击支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出任团长并率部队开往皖南抗日前线。
新四军剧照
这支部队大部分是平江人,开入皖南后在平江留有许多伤病员和家属,需要妥善安置。另外平江地区群众基础较好,可以作为新四军后方基地。为此,新四军军部决定在平江嘉义设置留守通讯处。当时涂正坤的公开身份是新四军上校参议,党内身份是江西省委副书记。
部队开走以后,通讯处已无武装保护。涂正坤等人意识到,只有团结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才能长久地在平江战斗下去。他们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先后发展了600多名党员,又动员了许多青年去参加新四军。
为了巩固统一战线,通讯处的干部甚至还帮一些友军整顿军纪。国军第82师驻扎岳阳时设立了一个教导队,征集青年学生入伍,但无人肯去。该师师部找到留守处要求聘请教官,为了支持友军,一些在当地有威信的党员被派去82师任职,该师才召集一批青年入伍。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此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一方面,日军占领了许多大城市,战线拉长,无力再发起大规模攻势。开始将主要力量用于针对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对国军则以诱降为主。
另一方面,国军在正面战场接连溃败,投降情绪弥漫,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溶共、防共、限共、反攻”的四项方针,同时还通过了老蒋提出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这是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当时驻扎在平江的是四川军阀杨森领导的第27集团军,他积极贯彻老蒋的反共方针,将新四军平江通讯处视为眼中钉。杨森曾派人到通讯处假惺惺说:“为了方便大家联系,请你们搬去县城。同时为了保障你们的安全,请给我们一份共产党员名单。”
涂正坤意识到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义正辞严地拒绝说:“通讯处是奉新四军军部命令设立,没有军部命令谁叫我们也不会搬。至于我们的名单是我们党内的事情,用不着你们操心。”
不久后,第9战区传来老蒋的密令,要求解决掉平江通讯处涂正坤等人。杨森开会进行了精心布置,增派了一个特务连驻扎到离通讯处不远的灵官庙,同时安排了大量特务在通讯处附近监视。
涂正坤等人意识到形势不妙,但当时整个湖南省仅剩平江一个通讯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军部的命令绝对不能撤走。为应对意外,涂正坤将办事处人员精简到30多人,把已经公开身份的党员送去新四军或者隐蔽起来。将重要文件也进行了处理。
他对妻子朱引梅说:“我们都是党员,要随时做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如果我有意外,你要带好明儿,坚持革命到底。”此时涂正坤身上还保管着组织的活动经费,他也反复交代妻子,如果有意外一定要带出去交给组织。
平江通讯处旧址
那段时间,为了防止武汉日军向南推进,涂正坤带着通讯处的干部发动当地群众挖坏公路。1939年6月12日中午,大家劳累了半天都午睡去了,通讯处来了两个老百姓,涂正坤接待了他们。
刚谈到一半,27集团军特务营一个叫张绍奇的中尉突然跑到通讯处,他通知涂正坤带人到乡公所去研究破路事宜。尽管之前涂正坤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但事关抗日大计,涂正坤觉得自己不去会落下破坏统一战线的口实。加之当时大家都在午睡,他便独自跟着张绍奇出门了。
不料,他们仅走出去五十多步远。张绍奇突然干咳了一声,然后迅速溜进一条小巷子里跑了。涂正坤刚反应过来,事先埋伏在巷子里的几个敌人端起机枪便朝他扫射。涂正坤中枪倒地后仍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反动派下毒手了,同志们快跑。”
通讯处的干部听到枪声惊醒,但他们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敌人却贼喊捉贼,一边大声喊道:“有土匪!”一边冲进通讯处,把全部人员抓捕。
朱引梅听到枪声后,立即把丈夫保管的黄金藏到柴房里。此时她才想起,自己9个月大的儿子涂明涛还丢在房里。她从窗户里看到敌人正要把儿子抱走,紧张得几乎连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幸好机智的房东一把从敌人手里抢过孩子说:“这是我孙子!你们不能带走。”才救下涂明涛。当时敌人四处搜捕通讯处的干部,在当地群众保护下,朱引梅才带着儿子逃出去。
当天晚上,通讯处又有5名干部被杀害。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连同涂正坤在内总共6名干部牺牲。
惨案发生后,周恩来、叶剑英先后致电国民党高层,痛斥反动派破坏统一战线,杀害我党干部的恶行,强烈要求严惩罪犯。但国民党层层包庇,仅将涉事连长撤职。
中共的主张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通过这一事情揭露了敌人的罪恶行径,对于团结群众,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有积极作用的。
丈夫牺牲后朱引梅无比悲痛,同时她也害怕敌人会“斩草除根”继续追杀他们的儿子。加上当时地方党组织被破坏,一时联系不上。朱引梅只能带着儿子躲进深山,为了生存她在浏阳—平江—通城一线的大山里流浪,靠乞讨为生,有家不敢回。
在嫁给涂正坤之前,朱引梅出身大户人家,没吃过什么苦。但为了躲避敌人,她带着儿子躲进深山,风餐露宿。饿了就在山上挖点红薯吃,实在熬不下去了就下山乞讨一段时间。有时候走到偏远的地方,靠打零工换点粮食吃。
就这样,朱引梅一边流浪一边乞讨渡过了极为艰难的10年。直到听到湖南和平解放,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又打回平江来了,她才敢下山找组织。最终县委书记齐寿良派人调查,核实清楚朱引梅身份后收下了这笔金子,并给她打了一根收条。
当年媒体不发达,知道此事的人不多,随着岁月的流逝便渐渐被人淡忘。直到1995年,平江县搞房改。当时80多岁的朱引梅住在机关宿舍,靠遗属补助生活,加上儿子身体不好,生活过得比较困难,竟然拿不出购房的钱。
朱引梅无奈之下只能向县里求助。经过组织调查,才知道朱引梅当年的事迹。最终,省里给朱引梅补贴了1.4万元。
涂正坤牺牲后,朱引梅手上保管着16两黄金,她其实有很多选择。涂明涛回忆说,当时这笔黄金足够买一座房屋和几亩田地,这完全可以使他们母子过上安稳的生活。只要朱引梅说这笔钱被敌人抢走了,没人能查出下落。
但朱引梅没有这样做,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靠乞讨为生,她也始终未动用过半点黄金。有人问她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朱引梅说:“我一直相信共产党能取得胜利,一定不能做对不起组织的事情。如果花了这些黄金,不仅会玷污丈夫的清白,而且还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信念,朱引梅坚持了10年,幸运的是她总算看到了革命胜利。朱引梅背着黄金去乞讨的事迹也让世人看到,在革命先烈心中对组织的忠诚远比黄金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