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无法辨识自己的感受,他们面临的问题被称为述情障碍。这类人情绪非常极端,不能冷静与人沟通,开口即是愤怒状态;而且他们对越是亲密的人,态度越差,面对工作或是初识的人,反而礼貌温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类人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冷漠或粗暴的对待,导致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出现“偏差”。
述情障碍患者的暴躁、逃避并没有主观恶意,不是为了伤害而刻意愤怒,而是面对情感关系时,他们只会这一种表达方式。
述情障碍患者的表现主要呈现3个特点:
第一,患者很难区分和描述自己的情绪体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谈及自己的内在感受,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
第二,患者很难分辨自己的哪些症状是由情绪造成的。
第三,患者很难深刻地体会别人的情绪感受,共情能力偏弱。
因此,述情障碍对于生活的影响通常也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患者不擅长调节情绪,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抑郁障碍、创伤相关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其二,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患者很难和对方深入地分享情绪体验。
对于述情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主要有以下3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述情障碍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其家庭成员可能很少去表达情绪,甚至有的家庭成员还会阻止其他人表达情绪,也很少关心其他人,因此患者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识别和描述情绪。
第二种假设:由于某种创伤事件或者潜意识的冲突,述情障碍患者认为情绪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因此压抑对于情绪的体验。
对于前两种假设的情况,可以通过后天对情绪表达的学习或者心理宣泄加以改善。
第三种假设:大脑在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功能上有先天或者发育上的缺陷,导致述情障碍。这类人即使通过后天的心理咨询进行矫正,效果往往也不太好。
述情障碍一般可通过家庭治疗、情绪调节、社交活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予以解决,建议患者找专业医生咨询。
家庭治疗。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家人互动,可帮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提高情感交流能力。
情绪调节。通过放松训练、情绪表达等方式,可帮助患者更好地表达情绪。
社交活动。通过表达技巧、交往技巧等社交技能训练,可帮助患者与他人更好地交流沟通。
心理疏导。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表达能力。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碳酸锂缓释片等药物,有助于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多观察自身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文: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杨玉玲
编辑:肖薇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99J6T51】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