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明朝历史上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他的一生短暂而坎坷,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
在他短暂的统治时期,他面临着各种权力漩涡和宫廷争斗,却未能留下显赫的政绩。那么,这位悲剧皇帝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之旅呢
明神宗朱翊钧的一次偶然临幸,改变了宫女王氏的命运,也揭开了明朝皇室的一段隐秘之恋。在万历九年(1581年),神宗在慈宁宫中与宫女王氏共度良宵,由此诞生了一场皇室秘密。
当时,明神宗的皇后王氏与昭妃刘氏自万历六年(1578年)册封以来,一直未能为皇室繁衍子嗣。面对朝野的议论和太后李氏的殷切期望,神宗倍感压力。
然而,正是这位出身卑微的宫女王氏,诞生的儿子成为了后来的皇帝。
尽管神宗忌讳这段情缘,当了皇帝还不敢公布宫女怀孕的事实。你这皇帝当的也憋屈啊,但内起居注中的记载以及赏赐给王氏的物品则成了直接的证据。
在李太后的一再催促下,神宗最终承认了这个私生子。
万历十年(1582年),明神宗册封王氏为恭妃,并于同年八月迎来了皇长子的降生。这位皇子被命名为朱常洛,成为明朝未来的希望之星。
在明朝的深宫之中,明神宗与郑皇贵妃的权力斗争马上达到了顶点。也是朱常洛成为太子的铺垫。
明神宗十分宠爱郑氏,在郑氏诞下皇三子朱常洵后,直接册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这下母凭子贵,地位直线上升。
万历十四年,郑皇贵妃诞下皇三子朱常洵,自己有三个儿子,心也膨胀了,直接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立朱常洵为太子,自己想当皇后了。
两人拉钩,甚至在道教庙宇进行海誓山盟的对爱情进行呼喊。然而,这一举动直接违背了明朝祖制和封建礼制,大臣都吓坏了,这可咋办啊。
然而,明神宗却对这些奏折视而不见,依旧宠爱着郑氏。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这场皇储争夺战终于迎来终点。
万历皇帝明智地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封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
这一决策不仅平息了朝廷内外的纷争,也为大明王朝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万历四十八年盛夏时节,皇帝去世,朝野震动。随着七月的落幕,八月的前奏已经响起,皇太子朱常洛顺利即位,年号泰昌,全国大赦,万象更新。
新君登基,举世瞩目。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泰昌帝朱常洛在盛大的登基大典上,步履稳健,神态安详,毫无病容。他亲临大典,彰显了皇帝的庄严与尊贵。
在位仅一月有余,泰昌帝直接连续颁发两道圣旨。他慷慨解囊,各发银100万两,以犒劳辽东等地守卫边疆的将士,赢得了军民一致的敬意。 然后名场面就要来了。
朱常洛仅十天之后便患上重病,此事是否另有蹊跷?
八月十四日,病重的朱常洛召见了内官崔文升,这位原本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在朱常洛即位后晋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据称,正是在郑贵妃的授意下,崔文升以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献了“通利药”——大黄,即泻药。
这下好了,直接猛猛窜,拦都拦不住。朝廷的官员们开始纷纷指责崔文升,质疑其医术及用药的合理性。
杨涟认为,朱常洛的身体原本就虚弱,应当进补而非泻药。他怀疑崔文升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而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外家和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这两大外戚家族也不甘示弱,坚信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他们拜访朝中的各位大臣,控诉皇宫中的险恶形势,坚称:“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
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对外声称自己找到了一颗仙丹,欲呈献皇帝。
这个事很大,直接惊动了内阁大臣方从哲,他谨慎的表示:“仙丹之说,实难轻信。”当日,朱常洛皇帝病重,已着手安排后事,将皇长子托付给阁臣,并询问陵墓事宜。
事毕,朱常洛问及仙丹事宜,方从哲如实相告,表示对其存疑。
朱常洛皇帝虽知病情危重,但仍抱有一丝希望,遂命李可灼入宫献药。中午时分,红色药丸调制妥当,朱常洛服后,自觉身体略有舒缓。
傍晚时分,他再次服用了一颗红丸,尽管御医们均持反对意见,但皇帝决心已定。
然而,就在九月初一的凌晨,朱常洛皇帝去世。此事迅速引发廷臣们的议论纷纷,矛头直指李可灼及其所献的红丸,同时牵涉到方从哲。
内阁大学士仔仔细细的描述的事情的经过,要不然就是杀头的下场,方从哲摆脱了困境。红丸的成分与嘉靖皇帝曾服用的红铅丸相似,由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等调制而成,性热。
而此前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其性正与此相反。朱常洛皇帝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幸遭受了这两种药性相反且猛烈的药物的折磨,最终导致不幸离世。
享年39岁,在位时间仅仅一个月。
这个红丸,要了命了。不过现在想想,吃泻药后下泻了这么多天,都准备后事了,遇到有药丸,怎么说都要搏一搏的,死马当做活马医。你认可朱常洛的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