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姓氏,而且相当多的姓氏都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比如“陆姓”,这主要是分布在江南一带(三国时期东吴的陆姓便是望族之一);“彭姓”则以川湘赣粤等地分布最多;而“赖”姓则是比较典型的客家姓…
这些姓氏主要还是以大中型姓氏为主,那些“超级大姓”分布就很广了,比如李,王。不过还有一个姓氏,这个姓氏比较大,而且地域特色很鲜明,大部分人一听到这个姓,就能联想到地方,这就是“林”姓。
“林”姓现在是中国排第十多位的大姓,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这算是很大的姓氏了,但是大家一听这个姓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台湾!
之所以想到台湾,这其实主要是源于台湾流行文化的影响,台湾姓林的演员,歌手什么的太多了。其实,林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省,而台湾人大部分都是福建移民后代,所以台湾林姓也很多,现在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也有说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陈姓);台湾林姓也有200多万,也是第二大姓(台湾第一大姓是陈姓);此外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但相对于人口比例,其实并不算多。
小时候看台湾翻译配音的《哆啦A梦》,里面给角色配名字的时候都加上了“中国特色”,比如静香就翻译成了“陈宜静”;而小夫则是翻译成了“林阿福”…这也能看出,“林”是台湾最常见姓氏之一。
历史上你所熟知的很多林姓的名人,也多是闽人,比如林则徐(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林语堂(福建漳州龙溪人);林觉民(福建福州闽侯县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写了著名的《与妻书》);还包括现代的一些名人,比如林丹,也是福建人。
那么,福建为什么林姓分布这么广泛呢?
其实这和一个历史事件有关——“八姓入闽”!
福建现在是沿海发达省份,但是在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这里经济文化并不发达,原因也很简单,这里山地太多了,交通实在是不便,即使是工业时代后进入福建都很困难,鹰厦铁路很长时间都是外界入闽的唯一铁路。
秦朝虽然设置了闽中郡,但对这个地方的管辖实在是聊胜于无,而且那个时候北方平原一带都没开发完,也没多少人想到南方这充满蛮瘴的山地来,这个地方主要居民是土著闽越人。
然而,到了西晋的时候,北方一片战乱,中原鼎沸,这样北方人就大部分南迁,于是南方得到了开发。福建一带也是如此,这个时候就有了“八姓入闽”。这是个什么事件呢?
所谓“八姓入闽”,指的是是中国西晋晋怀帝永嘉时期(308年),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乱定居到南方,而迁居到今福建地区的,主要有林、陈、黄、郑、詹、丘、何、胡这八姓。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三山志》(南宋梁克家创作的一部郡志类著作)。
福建以前有没有汉人迁徙呢?当然有,但规模很小,因为福建遍布森林的崎岖山区,难以派驻军队和行政人员。这里一直到西汉后期才设置了第一个县,隶属会稽郡,而到二百多年后的东汉末也仅有二县,仅有少量中原移民从海路南下,福建居民仍然是以闽越人为主(闽越族群后来完全被汉化)。
一直到这次汉人大规模南迁,福建才得到大规模开发,这批人融合了闽越人后,成为了现在大部分福建汉族的先祖,这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第一次大融合。
一直到现在,福建排名前三的姓氏都是陈,林,黄,和“八姓入闽”时的前三大姓完全一样,这便是历史的痕迹(当然福建的汉人移民也不止这一批,后来各朝也有不少汉民入闽,所以后来一些李姓,王姓在福建分布也算比较广)。
当然,“八姓入闽”的原始记载也不一定准确,比如当时迁居到福建地区的并不一定是名门望族,而且现在“八姓入闽”多见于福建各地的族谱,但这些可不可信也难说,毕竟在古代在家谱上攀高枝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是,福建(以及其延伸到的台湾,浙江南部,广东东北部)地区林姓分布如此普遍,肯定是和早期的汉人移民因素有关的,林姓作为福建大姓的历史很久了,早在宋朝的时候,林姓就是福建第一大姓,当时林姓人口76万,仅仅占全国的0.98%左右;但是在福建路,林姓确是第一大姓,当时全国林姓人口有58%都分布在福建!
福建在古代毕竟比较封闭,除非动乱时期,人口流动性相对比较小,所以早期迁徙来的大家族容易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同样,福建也是林姓分布最广的地方,全国38%的林姓都分布在福建,一千多年了,福建都是林姓第一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