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勇走前人未走之路》
在当下的发展格局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已被提升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代表们对此展开热议,深刻认识到这是一条需要勇走前人未走之路的征程。一流营商环境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企业的生长。在这条创新之路上,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政策举措,从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优化市场监管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长远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扎根,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向着更高质量发展。
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打造现代法务集聚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全面专业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记者 石美祥 摄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近几年,福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当下,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应该如何增强发展底气?人大代表普遍认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重中之重。
“扫雷送炭阳光”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企业所想、产业所需、民之所盼?仓山团代表傅天龙认为,当下有三个方面,是企业所希望的。
深化政府服务,为营商环境“扫雷清障”。“如果政策缺乏系统集成,就难以充分发挥效用。通过系统集成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匹配,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集成效果,可以发挥政策扶持最大效力。”傅天龙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诊断和指导,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援助,助力企业创业创新,激发新的增长动能。
强化金融支持,为民营企业“雪中送炭”。金融企业可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积极探索适用于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机制、贷款程序、担保制度、抵押办法、债务追偿和惩处逃废债务手段等,开拓针对民营企业的新的服务领域和业务,丰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出台相应政策机制,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策落实,增强政策透明度,让政策红利像阳光一样直达企业。扩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组织专人到基层面对面释疑解惑,委托第三方做好政策评估。规范性制度推行要实事求是,注意前后衔接,防止将制度成本转嫁给企业。要注重事中事后监督,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果。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缓解民营企业经营压力,让大家轻装上阵,继续创业创新创造,共同致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民营经济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提高一线经办人员素质
福州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不断提升群众的办事体验和获得感。记者 叶诚 摄
“最近几年,我调研发现,不少领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不过,在优化服务流程方面,按照‘一件事一次办’的要求,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以及一些投诉维权方面的服务,仍然有提升的空间。”福清团代表薛金云表示。
在薛金云看来,最后办事环节的基层经办人员,是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企业和市民对营商环境的感受。他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应经常组织基层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政策学习、道德教育,减少一线经办人员业务不熟、不了解政策或责任心不强的情况,尽量不因基层人员办事不力而影响营商环境。
“建议各级党委应常态化牵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社会各界及监督机关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的视察、调研、检查、暗访、监督工作,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及时对个别基层干部的不作为情况提出警示、纠正。”薛金云说,对新项目、新问题,企业或个人需要办理的普通问题、特殊问题、罕见问题,如果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主动服务、办理,不因有困难,或有责任,或以前没有办理过就拒绝服务或延误办理。
勇走前人未走之路
“2023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八大举措,取得很大的成果。去年,我针对消防、安监、环保、市场监督检查频繁,影响企业生产提出的建议,在经过调研、反馈后,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连江团代表江铭福说,去年建议被采纳让他信心大增。
为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安心做生产销售工作;为争创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一流营商环境,维护好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他今年继续带来有关营商环境提升的建议。
他建议相关部门继续打破思维惯性,勇走前人未走之路,敢行前人未行之事,勇于担当、积极创新,解决疑难杂症问题。比如,推动“非禁即入”常态长效机制,也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一线经办人员在可办不可办的情况下,以公心、恒心、诚心的态度,主动从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借鉴经验,在诸多法律法规的文件中,寻找适合的条件,积极灵活办理办成。深化“无证明县城”建设,实现“无证明”高频政务服务,打造服务市民“最后一米”的概念。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给想干事、办成事、敢创新的干部吃下“定心丸”,为经办人员排忧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他建议,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海关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快速审批通道,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帮助民营企业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销售资质快速审批,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为民营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推动实现办事由“多窗、多次”向“一窗、一次”转变,让民营企业“少跑一次腿”,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福州晚报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