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背着死亡幼崽游了一个多月的海豚,姓林
创始人
2025-01-14 21:02:46
0

在那片蓝色的海域中,有一头令人心碎的海豚,它姓林。它的幼崽不幸夭折,可它却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它背着死亡的幼崽,在无垠的海洋里游动了一个多月。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母爱,它不顾疲惫,在波涛中固执地前行。它的身影在阳光下和月光下孤独地穿梭,似乎想用自己的体温唤醒已经离去的小生命。它的坚持是对生死界限的顽强抵抗,这头姓林的海豚以它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母爱无尽的力量,也让看到这一幕的生灵为之动容,它的故事如同悲歌在海洋上久久回荡。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根据需求创作的故事性描述,并没有基于确切的现实普遍报道情况(将海豚拟人化姓林是创意设定)。


2023年8月18日,在湛江市雷州半岛东海岸,我们在出海调查时发现了一头奇怪的中华白海豚。它长时间地停留在海面上,似乎没有任何入水的意思。这很反常,海豚用肺呼吸,需要重复入水、出水才能完成换气,中华白海豚通常完整换气后会潜水3-5分钟。

慢慢靠近后,我们才发现:它的背上驮着一头死亡的幼豚,又或者说,驮着一张皮和几根肠子——幼豚已经高度腐烂,骨骼、肌肉和大部分脏器都已经丢失,仅有脂肪层连接着韧性比较大的消化道。这头成年海豚浮在水面,只是为了和她的幼豚呆在一起。

母豚背着死去的孩子|林文治

次日,我们在约30公里外的位置再次见到了她。背负孩子游动并不容易,还要随时避免孩子被海水冲走,从小海豚的腐烂程度来看,这位母亲已经不眠不休地背负孩子月余。通常我们不会介入动物的行为,但考虑到接下来海况会转差,我们决定把幼豚尸体带离它妈妈的身边,希望能帮助母豚恢复正常的生活。这头残缺不全的幼豚遗骸,也成为我们的白海豚数据库中最为悲伤的一个记录。

在这几年的调查中,我们数次遇到了这样心碎的场景;而稍微令人慰藉的是,常常能见到其他个体陪伴着这些丧子的母亲。当母豚无法背负孩子的时候,其他豚甚至会接替她的任务,像极了孟子说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小海豚已经死亡,但母豚不停将它顶出水面,不愿让它沉入水底|林文治

在与白海豚相伴的这些年里,我逐渐意识到,它们不仅有高智商,还像人类一样会与同伴建立深厚的情感。以我们追踪了11年的雷州半岛东部的中华白海豚种群为例,它们形成了自己的“村落”——同村村民关系融洽,不同村之间的交流则很少,甚至两个村子在几年里互不理睬。

能带来好运的粉色海豚

很多朋友对中华白海豚的认识,可能源于“转发这头粉色海豚,你将会获得接下来整整一年的好运气”。

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粉色的是妈妈,灰色的是宝宝|陈圣兰

粉色并非中华白海豚最常见的肤色——它们出生时是黑色,随着长大逐渐褪色,直到成年呈独特而鲜明的白色,因此得名“白海豚”。不过,就像人类运动后皮肤会充血一样,海上活蹦乱跳的成年个体看起来更接近粉色。

用“中华”命名的动物不多,中华白海豚是其中之一。我国近海的鲸类种类不算丰富,偏爱近岸、颜色鲜明的中华白海豚是最容易观察到的鲸类。有多近岸呢?有时漫步在海岸边、驾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就能看到中华白海豚的身影。

可见这一近岸物种有多“近岸”

但这个“有时”的概率有点小——我国目前已知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均处于衰退状态,部分种群已岌岌可危。部分地区的豚丁仅余个位数,而仍稍具规模的白海豚群体中:

· 汕头种群仅剩12头,且2010年以来出生的新生儿全部夭折[1]

· 厦门种群2015年已不足60头[2]

· 台湾西部种群2010年就已不到80头[3]

· 广西北部湾种群仅余一百出头[4],但至今仍有宣传其总数在500~600头之间;

· 仅有泛珠江口种群(包含伶仃洋、香港及江门等多个亚种群在内的集合种群)及湛江雷州半岛东部种群在总数上略占优势,前者逾2000头,后者接近500头[5]。不过,伶仃洋种群在过去十年内减少45%[6],相比之下,湛江种群算是国内最为健康的种群——但仍以每年流失2.9%的速度衰退。

与其他大多数小型海豚不同,中华白海豚具有高度地域忠诚性,世世代代定居在同一个地方。国内已知的这些种群从未发现过个体交换,遗传学研究也证明各地种群的基因都有其独特性[8, 9]。假若某一地区的种群灭绝,这里将再也不会出现白海豚的身影——这个假设并不遥远,宁德、漳州及汕头等地很可能将在未来二十年内见证白海豚的消失。

海洋中的古老村落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白海豚不仅对地域高度忠诚,就连同一个地区的海豚,也有各自的活动区域。

我们花了11年,追踪分析湛江的白海豚种群。结果发现,它们可以被划分为了四个主要社群和一个仅有7个个体组成的游离单元。我们给每个社群都取了名字:社群规模最大、成员最健康的被命名为“林氏社群”(这是我导师强烈要求的,你们可以猜到他姓什么了……),它们占据了雷州湾南部海域;其余三个社群由北至南命名为“李氏社群”、“陈氏社群”以及“刘氏社群”;游离单元则被命名为Mino(意为少数派Minority)。

中华白海豚“湛江分会”的社群结构。从活动范围来看,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头驮着夭折幼豚的白海豚,是林村的成员

四个社群中,“陈氏社群”与其他社群的家域范围均有重叠,剩下三个社群则各占一方。各社群的成员偶尔会互相串门,但分占南北两端的林氏和李氏谁也不理谁,成员间从未有过任何交流。这就像人类的村落——每个村落各占一块土地,村落内部的关系比村落间更紧密;在交通不便时,地理距离较远的村落间交流较少,甚至不交流。

但与人类不同的是,海豚的“村落”之间没有高山、河流之类的地理屏障,而且它们轻轻松松就能跨越数十公里,文章开头提到的白海豚母亲一天之内就跨越了30公里。李氏和林氏之间仅隔不到50千米,因此,它们之间互不往来,原因只能总结为“可以去,但不想去”——至于不想去的原因,我们暂时还不清楚。

这刷新了我们对中华白海豚社会的认知。过去对香港和厦门种群的研究认为,白海豚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短暂和流动的[12];台湾种群内部虽然出现了紧密联系,但研究者认为那可能是种群太小导致的。这次,在数量多达500头的中华白海豚 “湛江分会”里,我们发现了它们稳定、长久和紧密的联系。

陈氏社群结伴出游|林文治

复杂的社会结构在鲸豚类动物中并不少见,它们是典型的社会性动物。例如在抹香鲸家庭内部,成年雌性会相互帮忙带孩子。与抹香鲸一样,虎鲸也是典型的母系社会,由母亲带领子孙辈一起生活,在食物选择、捕食技巧等方面,有各自独特且代代相传的社会文化。

根据我们对中华白海豚的追踪,它们也有类似的社会文化。例如开头提到的,母豚背负、悼念幼崽时,同村的其他个体也会接替背负;李氏和林氏的互不往来,可能也是这两个村落的社会文化。海豚之间的关联,能够影响遗传结构、疾病传播、个体适应性等多方面,研究它们的社会关系,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些海上的邻居。

不同社群对地理位置的高度偏好,还让我们的研究有了一个更直接的用处——只要你拿出一张湛江中华白海豚的照片,我们就能大致猜到你是在哪里拍到它的,并说出它是哪个村的

湛江分会里最容易辨认的海豚之一,它的背鳍被渔线割断了,因此我给它取名叫花卷。它来自陈氏,常在雷州湾偏北海域活动|林文治

另一头好认海豚编号0528,似乎也是渔线勒进了身体,渔线老化后脱落,可它的身体不会再愈合;它是林氏成员,因此基本不可能在湛江湾(又称广州湾)、硇洲岛或是雷州湾偏北海域见到它|林文治

不同村,不同命

在出海过程中,我们记录到23头白海豚曾被大型鲨鱼攻击过,有些甚至被攻击过多次。这其中有17头都是陈氏成员,难道是陈氏成员比较好吃?还是因为它们离鲨鱼更近?

事实上,陈村的村口有一条深沟,在深海晃荡的鲨鱼可能会顺着深沟进来觅食,使得陈村海豚们被迫开始“大逃鲨”。李村和林村外围有浅滩包围,鲨鱼过不去;刘村则有陈村挡在前面。至于那6头非陈村成员的受害豚,大概都是闲着没事儿去陈村转悠然后被咬的……

编号0170是那头大难不死的海豚,它在至少两次鲨鱼攻击后死里逃生,是陈村豚|林文治

除了抵御天敌,海豚们还需要额外承受人类给予的压力。

我的导师是湛江人,出海路过家乡时,他说小时候住的村子已经被开发成为商圈。开发活动能发展当地的经济,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鲜有人留意到,这些活动也为我们的海上邻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海域开发利用会挤占白海豚们的近海生活空间;肆意抛弃的垃圾被雨水冲进它们的家园,麻绳、渔网等渔业垃圾会割破它们的背鳍、勒住它们的脖子;饥饿的它们还可能误食水中漂浮的塑料垃圾,造成消化道堵塞而死亡。

2022年7月,我们见到上图的小海豚,当时它的头不小心套入了渔绳圈中无法挣脱;2023年6月,我们再次见到它,此时麻绳已经深深勒入它的脖子。图片拍摄于江门,但在其他地区也有很多这样的海豚|陈圣兰,林文治

每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形式和强度均不一致,因此,不同地区的白海豚所面临的压力也不尽相同。生活在大城市周边的豚们,不仅承受着更为发达的货运所带来的船只撞击、噪声污染,还因城市扩建的填海造地而永久性失去自己的栖息地,更要承受填海造地的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噪声和工业污染。

珠江口海域拍摄到的因船只撞击受伤的中华白海豚。下方二图为同一头海豚“Hope”,它的尾鳍被螺旋桨打断,后虽被收起救治,但因伤势过重(椎骨断裂坏死,神经组织感染)最终被施以安乐死|图片来源分别为林文治、香港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会

值得庆幸的是,湛江市雷州半岛目前有大片的地区均被划分为保护耕地,珍贵的天然原始岸线、滩涂和近海海域均受到生态保护红线的庇护。因此,相比于其他地区,湛江的“乡下豚”们还算是过着好日子。通过无人机观测海豚们的形体,我们也发现湛江白海豚“心宽体胖”,营养级别在两广地区(有可能是全国地区)的种群中属最佳状态[10]

然而,即使在种群内部,湛江不同村落的白海豚面临的生存压力也大相径庭。比如湛江湾周边已经发展为湛江最为密集的住宅区,工业和海运也在近年蓬勃发展。相较之下,雷州湾虽被生态红线环绕,但陈村和刘村所在的区域,近年来却接连铺设了养殖用的网箱和蚝桩;仅有林村大范围地被生态红线保护着——这里保留了一段长长的天然原始岸线,湛江市雷州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也设立于此。在我们后续分析中也发现,林氏社群是我国所有中华白海豚中最为健康的一个群体,也是维持现状下,我国唯一能够稳定延续的中华白海豚群体。

它们能等来自己的好运吗?

去年八月,短短几周内,我们在湛江连续记录到了7头新生的小海豚,但其中4头在我们见到时就已经成了妈妈背上驮着的尸体——我们确认了母豚的身份,得知李村失去了一条新生命,陈村失二保一,林村失一保二。但即便迈过了出生这道坎,小海豚在2-3岁的断奶期前仍然非常脆弱。

新生的健康小海豚还没学会自如地呼吸,只能把整个脑袋都抬起来,身体上布满胎褶。聪明的你应该发现了,它的妈妈是花卷|林文治

湛江的这群中华白海豚,于大约三万年前迁徙并定居在这片海湾里[11],在最近的几千年里,人类成为了它们的新邻居。但千百年来,大多数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并不知道,就在雷州半岛向东延伸出去的20海里内,中华白海豚的社会也在世代更迭,陪伴着我们建立文明、刀耕火种、走过封建时代、实现工业革命、走向现代化。其他地区亦如是。

时过境迁,人类的社会如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白海豚的社会却几乎还是与千百年前一样原始。比起人类,海豚更为固执、不懂得变通,因为它们的母亲生活在这里,就算环境大不如前,它们也不会离去。

在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大步向前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抽出空来回头看一看,那些游弋在海湾里的旧日同伴呢?

岸上的当地居民在看海豚|林文治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6年新赛季将迎来一支新军——美国通用/凯迪拉克车队,这一车队...
2025-07-03 08:37:21
原创 ...
2025年7月4日,F1英国大奖赛迎来了如火如荼的角逐。在这条历史...
2025-07-03 08:36:52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通...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迎来重大喜讯,如今已顺利通水!这一工程的竣...
2025-07-03 08:36:17
原创 ...
从秦始皇开始,我国一共经历了495位皇帝,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皇帝诸...
2025-07-03 08:34:03
原创 ...
闲聊三国事,三国有趣事,与君共享之!欢迎大家的观看,本篇文章为大家...
2025-07-03 08:33:53
原创 ...
大清道光晚年,皇位的竞争者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皇四子...
2025-07-03 08:33:52
从身份标识到文化记忆 ——...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
2025-07-03 08:33:48
原创 ...
公元219年,42岁的吕蒙,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 因为吕蒙死的时候...
2025-07-03 08:33:26
原创 ...
弘晸(zhěng),这位清朝阿哥的命运与明朝建文帝的幼儿朱文圭命运...
2025-07-03 08:33:25

热门资讯

凤凰记者探访山东舰甲板招待会,... 近日,凤凰记者有幸探访了山东舰甲板上的一场别具特色的招待会。走进甲板,那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只见...
李家超出席山东舰航母编队甲板招... 李家超出席山东舰航母编队甲板招待会,这一景象令人瞩目。在甲板上,他与海军随舰领导亲切交流,氛围融洽。...
凤凰记者登上山东舰航母,近距离... 近日,凤凰记者有幸登上山东舰航母,开启了一段令人震撼的旅程。当踏上那片钢铁巨舰,一种庄严与豪迈之感油...
实拍杨瀚森被第16位选中瞬间十... 实拍杨瀚森被第16位选中瞬间十分惊喜
杨瀚森谈16顺位被选中:开心!... 杨瀚森谈16顺位被选中:开心!还是开心!
杨瀚森晒自拍视频:很高兴被开拓... 杨瀚森晒自拍视频:很高兴被开拓者选中了 GO开拓者!
R.I.P. 德转显示:离世的... 直播吧7月3日讯 利物浦确认,前锋若塔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去世,年仅28岁。 德转网站的若塔资料页里,球...
这个“联合国社区”,为何让外国... 你知道义乌有个“联合国社区”吗?为什么7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朋友,都选择扎堆住在这?人生地不熟、语言...
支持实名匿名双轨制!全国食品安... 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的上线,是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这一系统采用实名匿名双轨制,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