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人家》在全国舞台上大放异彩,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这部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它或许有着扣人心弦的剧情,将人性、情感与生活的点滴细腻地融合在一起,情节层层递进,动人心弦。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仿佛就生活在观众身边。舞台的呈现更是独具匠心,无论是舞美设计还是灯光音效,都营造出绝佳的氛围,将观众带入到《滴水人家》所构建的独特世界中,在全国舞台上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记。
福州曲艺《滴水人家》亮相全国舞台。
连日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市沉浸在灯火璀璨、曲韵悠扬的氛围里,由文化和旅游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举行。10日下午,作为全国7部大中型入选作品之一,福州曲艺《滴水人家》正式亮相。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无论是独树一帜的评话表演还是承宋元曲艺遗风的伬艺,《滴水人家》都让曲艺名家和曲艺爱好者们赞不绝口,赢得满堂彩。
刘宜威在演出中。
《滴水人家》获满堂彩
“滴答滴答滴滴答……”音乐响起,灯光亮起,随着伬艺演员们的动情歌唱,身着一袭长衫的评话老将刘宜威以特有的厚重烟嗓,诉说起一个略微沉重的故事背景;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中生代骨干郑怡手抱琵琶,一人多角,唱腔时而高亢时而婉转;“95后”姑娘陈璐嘉,则以俏丽洒脱的风格将故事带向明朗结局……
福州曲艺《滴水人家》取材于1992年《福州晚报》刊发的报道《盛夏送水胜甘露“马上就办”见真情》,讲的是党和政府如何快速解决藤山弄居民用水难的问题,深情传颂了福州市委倡导的“四个万家”“马上就办”优良作风,真挚地反映出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福州评话中的铙钹、吟诵、诉牌,福州伬艺中的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在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大部分观众听不懂福州话,但通过字幕的提示,演员精湛的表演,故事情节的推动,以及围绕主人公张益飞和藤花展开的故事,却清晰了解了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委领导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解决福州南台藤山弄上百户居民的缺水难题,将福州帮洲104户船上人家搬迁上岸的两大真实事件,被张益飞和藤花这两个不被时代洪流裹挟、坚守初心的逆行者所深深感动。
当全场开始倒数,“水来了,水来了”的那一刻,故事渐渐推向高潮。“藤山滴水人家,长夜倦灯苦捱。书记察情令下,流水音佳,爱民人在今夏。”这是群众填词送给政府的《天净沙·甘霖》,舞台正中的紫藤花瞬间绽放,表演者喜笑颜开,满台生辉,浑然天成,观众掌声不断,喝彩不停。来自全国的曲艺行家也对这场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展演中的郑怡(前右)。
展演擦亮福州曲艺品牌
“太棒了!我感到非常自豪!”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滴水人家》艺术顾问林培新说,“此次展演的大中型曲艺,全国共有7部作品,福州曲艺《滴水人家》名列其中。把地方曲艺带到全国舞台,让全国人民认识地方曲艺的魅力,这是每个文艺团的追求。”
带队参加展演的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主席陈晓岚,是《滴水人家》的曲艺指导,曾为福州评话和伬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立下汗马功劳。作为《滴水人家》的幕后功臣之一,她认为,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连续三届参加全国展演,这是文化和旅游部对福州曲艺的认可和肯定。
“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是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创作的根基。让福州评话和伬艺合力表现重大现实题材的长篇曲艺作品,是一大挑战,更是一个创新尝试,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的《滴水人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知名剧作家陈欣欣以细腻的笔触将采访到的丰富素材进行巧妙构思,把亲情、爱情、邻里情、干群情融合成一个有情有趣、有人物有生活的曲艺故事。在有血有肉的作品基础上,福州曲艺作家黄宗沂倾力加盟,糅合进大量福州市井气息十足的口头语、俚语俗谚等,让作品更接地气,满满的福州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林培新、“二度梅”获得者曾静萍、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主席陈晓岚、国家一级导演缪芝莲、国家一级编剧周祥光、国家一级作曲陈德忠、国家一级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师宋史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华山、国家一级舞美(音响)设计师吴秀龙、国家一级化妆造型设计师董绘、艺术总监方园园、导演张晓云等先后加入《滴水人家》主创团队,这为《滴水人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此次全国展演前,主创团队又对《滴水人家》进一步打磨,剧本、演员、灯光舞美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着重提升演员的情感表现,要求演员有感情、有真情,尽力弥补语言不通的障碍,带动现场观众入戏。”国家一级作曲陈德忠说。
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主席陈晓岚说:“《滴水人家》真正做到了说唱故事、曲艺表演,守住了曲艺的本体。我们希望未来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好作品,继续参加第四届、第五届……把福州曲艺持续带到全国舞台,擦亮福州曲艺品牌,向全国人民讲好福州故事。”(记者 管澍/文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供图)
上一篇:福州高温依旧 但热的程度有所缓解
下一篇:明后天可赏英仙座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