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福州入秋否》
今日迎秋分,这一节气本应是秋季的标志性节点。然而在福州,入秋与否却并不那么明确。福州的秋分,气温依旧带着些许暑气的余韵,阳光洒下时仍有温暖的感觉。街头巷尾,人们的着装还未完全换上秋装,短袖短裙仍随处可见。虽然秋风渐起,有了丝丝凉意,但离真正秋意萧瑟、树叶枯黄飘落的典型秋景还有距离。福州的秋分像是秋与夏在悄悄拉扯,仿佛还在夏的怀抱里徘徊,是否入秋还得看后续天气是否会持续降温,让凉爽真正站稳脚跟。
22日20时43分,福州正式进入秋分节气。秋分时节,福州有哪些习俗?福州入秋了吗?为此,记者采访了福州民俗、气象等专家。
秋分到来是否意味入秋?
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需要注意的是,秋分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
气象学上,若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下降到22℃以下,那么第一天才是秋天的开始。常年来看,福建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基本要到10月,福州常常得等到10月中下旬。
福州人秋分吃啥?
秋分时节容易“秋燥”“秋乏”。不过,懂生活的福州人对缓解秋燥有“独门秘籍”,那便是吃上一碗白丸仔。
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白丸仔是福州特有的传统小吃,既能益气健脾、滋补去燥,还能增进食欲,补充营养。
“白丸仔的做法比较简单:将糯米和大米搭配,浸湿、泡软后磨成浆,压榨成粞,搓成细条,掰成一个个小丸子,并晒干或凉干。食用时,将小丸子煮熟,配以白糖即可。”邱登辉提到,白丸仔本身没什么味道,煮的时候可以放入一个鸡蛋,再舀上一汤匙桂花糖,口感更加丰富。
除了白丸仔,福州人在秋分时节还爱吃蟛蜞。据了解,蟛蜞学名相手蟹,又称磨蜞、螃蜞,是一种淡水小型蟹。据《二十四节气与福州习俗》记载,秋分食蟹正当时,福州话叫作“搦螃蟹、搦蟛蜞”。乌龙江龙祥岛的蟛蜞是制作蟛蜞酥、蟛蜞酱的上等原料。
秋分时节,不少福州人还会品尝被誉为福州“冬虫夏草”的流蜞。流蜞学名疵吻沙蚕,是一种蛰居在洲渚草根底泥中的草虫,也叫禾虫。它形似小蜈蚣,身体扁平,体色有红、黄、绿、蓝、黑褐等,也称“五色虫”。“别看它样子有点丑陋,但它营养丰富,味道特别鲜美。”邱登辉说。(记者 林舒颖 郑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