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会有两种效果。
第一种:老百姓很满意。
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群众工作,这是一直以来对于基层工作的要求,而且是基层工作的重心所在。
就拿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来说,群众有诉求、有反映、有问题,总是需要基层来解决,不论问题有多大,涉及到多少职能部门,总之都不能离开基层的努力。如果能够做到接诉即办,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回应群众各种诉求和困难,相信群众是满意的。
只是矛盾纠纷和信访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就目前基层工作的现状,包括人财物机制的能力水平,使得基层有时候有心无力。
而且,上级在有些考核方面不太科学,只是一味强调属地管理,只是一味强调结果,没有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没有明晰相关地方或单位的责任归属,使得有些考核问责没有做到点子上,反而淹没了一些真正办事干部的心情。
再比如,每年要求增加贫困户收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这当然很不错。只是有的贫困户身体、智力等自身能力的确有限,只能靠低保等救助,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加收入?
还有,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大力培育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这当然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不仅解决就业,更是推动经济繁荣。只是村社区在面对硬性指标时,有多少可以用到的措施。
另外,推广安装APP,目的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服务群众,当然是件大好事。只是有的老人一直用的老人机,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太多,基层的任务又得怎么完成。
第二种:形式上很光鲜。
有人调侃,现在基层就是万能的,什么事情都敢做,什么事情也能做。只要上级敢下任务、敢督查考核,就没有基层完成不了的事情。
方法至少有三个:一个是一刀切。实在把握不了的事情,那就一刀切,谁也不敢承担责任。这在秸秆禁烧、退林还耕等方面,有的地方是存在问题的。再比如城市门店招牌统一,安全事故之后整个行业停业大检查大整改,以及婚丧嫁娶喜庆事宜、天价彩礼等整治行动,都有可能存在一刀切现象。
一个是照抄照搬。就是上级怎么做的,基层就照着怎么做,这看起来是不折不扣、坚决贯彻执行的。比如上级怎么开会,基层也照样开会;上级怎么发文,基层也怎么发文;上级怎么督查问责,基层也怎么督查问责。总之,照葫芦画瓢,基层也就慢慢像上级机关那样,不再具备一线落实落地的特征,而也成了会来会去、文来文往的“机关”,即使是村里也是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
一个是整齐漂亮的台账。留痕是上级检查的要求,也是基层应付督查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就算是上天入地的工作,基层也能想方设法以文件、台账、表格、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可以专门设置办公室来摆放台账,可以运用精美的图片、视频进行展示。看着这些,你能挑得出什么样的毛病?不是落实得很好吗?什么都有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