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笔者被禁足在家,重新又观看一遍经典宫斗剧《延禧攻略》。翻阅史料后,仔细了解了一下剧中主人公令贵妃魏璎珞的历史原型,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魏佳氏(1727年——1775年),汉族出身,原本姓魏,属于汉军正黄旗,被乾隆皇帝抬旗加入满军镶黄旗,成为乾隆皇帝名义上的第三任皇后。不过,作为满清王朝唯一的一位汉族皇后,她的后位是被追封的,而且还不是被乾隆皇帝追封。。
魏佳氏过世后,乾隆帝并没有加封她为后,只为她亲赐谥号“令懿皇贵妃”。据《清史稿》记载:
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恰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也就是说,魏佳氏的皇后位是由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和孙子道光皇帝追封的。
虽然说在皇后富察氏和那拉氏之后,魏佳氏已经成为后宫之首,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事务,行皇后职权长达十年之久,地位形同副后。而且,她受尽乾隆帝的荣宠,先后生下了四位皇子和两位公主,其中就包括继任皇帝永琰。
那么,为何魏佳氏在生前没能被乾隆帝册封为第三任皇后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身不高
据《清史稿》记载:
魏佳氏,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内管领”这个官职,乍一听起来好像就跟内廷的总管似的,威势熏天。实则,清朝的内管只是内务府下设的一个杂务后勤机构而已,并且魏家也仅仅是正黄旗下的包衣奴才。
内管领最早在雍正时期正式设立,具体负责掌供内廷的瓜果、蔬菜、酒水等物品,甚至还承办一些其他的临时性杂务,比如修葺宫殿、裱饰内廷、除草种花等。总之言之,内管领就是一个“打杂小队长”。
以这样的低微身份,她显然是没有资格参加选秀女的。所以,当时魏佳氏之所以能够入宫,绝对不是从内务府选秀女这个正式途径开始的,而只能是从地位低贱的婢女开始。关于这点,《延禧攻略》倒是没有胡编乱造,进行了比较接近历史的演绎。
以后宫婢女的身份,魏佳氏开始了自己传奇般的宫斗人生,一步步做到了皇帝的妃嫔、贵妃,直到皇贵妃。出于对魏佳氏的宠爱,乾隆帝先后两次为她“抬旗”:
(一)乾隆十六年,魏家由包衣管领改为了包衣佐领。据《清实录》记载:
奉旨:令妃娘家包衣管领人,著从本旗包衣牛录拨出。
(二)乾隆四十年,从正黄旗的包衣佐领抬入镶黄旗满洲籍,并编为世管佐领。
虽然,乾隆帝可以通过抬旗,将她娘家编入了“上三旗”的镶黄旗。但是,她汉族的出身和低微的家世,却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二、乾隆前任
(一)富察皇后
乾隆帝的原配妻子是富察·容音,就是《延禧攻略》中秦岚所饰演的那位富察皇后。
富察·容音(1712年——1748年),出身于满族的名门大家,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保和殿大学士傅恒的姐姐,满洲上三旗镶黄旗人。据《清史稿·孝贤皇后传》记载:
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乾隆二年,册为皇后。上甚重之。
从“上甚重之”,不难看出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和宠信。作为青年时的结发妻子,富察氏是雍正帝为当年的宝亲王弘历钦定的嫡福晋,和乾隆帝的感情甚好。而且,她本人也是相貌出众,姿容甚美。
最关键的一点,富察皇后性格恭俭贤良。她在后宫中始终以身作则,绝不干涉前朝政务。而且,她对后宫的各位嫔妃都一视同仁,和睦相待,将后宫打理得平稳有序。
可惜,天不假年!这位倍受乾隆真爱的富察皇后,在陪伴乾隆东巡时竟病逝于龙船之上,年仅三十七岁。据《清史稿》记载:
孝仪纯皇后于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行舟于德州,崩。帝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
富察皇后的过世,对乾隆帝的打击的确非常巨大,使他久久不能走出情绪的低谷。
(二)乌拉那拉皇后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是乌拉那拉氏,相比富察皇后的温柔和贤淑,这位皇后的性格比较执拗和固执,言语也是非常直接和坦率,不是很得乾隆的宠爱。
乌拉那拉氏(1718年——1766年),满洲佐领那尔布之女,上三旗的正黄旗人,还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乌拉那拉一族的皇后。据《清史稿》记载:
晋娴皇贵妃后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以皇贵妃礼葬。
富察皇后过世后,因乌拉那拉氏在雍正时期就成为了乾隆的侧福晋,所以在皇太后的提议下继任了皇后。这段历史,和《延禧攻略》的演绎也基本接近,她与乾隆皇帝的感情原本就很一般。
成为皇后以后,乾隆与乌拉那拉氏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但两人在表面上却能表现得相敬如宾和循规蹈矩,直到“帝后矛盾”的公开爆发。据《清史稿·列传》记载:
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满人对于头发极其看重,乌拉那拉皇后做出“剪发”的大不敬之举,终于彻底激怒了乾隆帝。他虽然没有直接废后,但也将其打入冷宫,第二年便郁郁而终,享年四十八岁。
乌拉那拉皇后过世后,乾隆余怒未消,还下令销毁了乌拉那拉氏的所有画像,仅以皇贵妃之礼安葬,而且无神牌、无祭享。
以上的两任皇后,一位是被乾隆爱之切,另一位是被乾隆恨之切。笔者认为,乾隆之所以不册立魏佳氏为皇后,或许是因为他太爱富察氏而不想皇后位出现其她人,太恨乌拉那拉氏而不想皇后位出现其她人。
三、避免攻讦
魏佳氏比乾隆年轻十六岁,而且作为一名汉族女子,她的美貌和性格,与满族女子多有所不同。当时,乾隆帝在册封其为令嫔时,这个“令”字就寓意颇深,取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而且,“令”字对应的满文意思中也含有美丽和聪慧之意。
深受乾隆帝宠爱的富察皇后,其死因并没明确的记载。除了《清史稿》外,就连《清实录·高宗实录》的记载也不明确:
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以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虞圣母之念,劝朕回銮。因命车驾还京,至德州忽遭变故。
富察皇后所生的皇子永琏、永琮接连夭折,使得她身心俱受严重打击。加之,伴驾东巡期间,因为舟车劳顿和风热湿寒,都会导致她的死亡。
而魏佳氏却非常幸运,接连为乾隆帝生下了数位皇子,她的多子和富察皇后的无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嫉恨,故而没有册封魏佳氏为后,这是出于对她的保护。
而关于乌拉那拉皇后“剪发”的真正原因,尽管正史中没有明确提及,但根据野史和传闻的记载,此事或许和魏佳氏有着直接关系。因为,乾隆帝事前已经做好废掉乌拉那拉氏而改立魏佳氏的决定,故而乌拉那拉皇后才会不惜以死相抗。
“帝后矛盾”爆发后,乌拉那拉氏虽然没有被废,但却也彻底失宠。而代她执掌六宫的魏佳氏,立即便陷入了风口浪尖之中,各种负面的评价接踵而至。
为了避免进一步加剧她所面临的各方压力,故而,乾隆有意割断了魏佳氏的皇后梦。而且,此举应该已经事先征求过魏佳氏的本人意见,因为所有正史和野史都没有关于魏佳氏不满或抱怨的记载。
经过对裕陵的考古研究,从魏佳氏随葬的遗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经拥有了东珠朝珠。依照大清祖制,东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资格佩戴的。所以说,即便没有封后,魏佳氏也已经是无限接近皇后了。
四、皇位传承
乾隆在选嗣问题上也是颇为周折,到晚年时,可以承继大统的皇子就只剩下了两个选择,一个是皇十一子永瑆,一个是皇十五子永琰。
永瑆聪明,人也长得帅气,极有天赋,琴棋书画等都有所涉猎,身上还有着很重的文人气息。这些特点,在自诩为“朕一书生皇帝耳”的乾隆这里,简直是加分不少。
但是,永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抠门。抠门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还不算是缺点,甚至还能成为一种优点,但对于讲究排场和体面的乾隆来说,这却是致命的缺点。乾隆从心底就瞧不上这种人,又如何能允许他来继承大清的江山社稷。
这样,没有明显优点,也没有明显缺点的永琰就成了最后的选择。能力平庸和无所建树的永琰,并不是乾隆内心最理想的人选,可是,他非常听话,或许这是永琰最大的优点和唯一的优点吧。
虽然已经默定了皇十五子永琰为继位之君,但碍于大清的秘密建储制而无法公开。在这期间,如果贸然册立永琰的生母魏佳氏为皇后,相当于间接公布了永琰的继承人地位。想到之前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乾隆自然有所顾虑。
而且,永琰的资质一般他也深知,真的提前成了众矢之的,或许将无法自保。所以,为了江山和朝局,乾隆最终决定稳妥一些,不轻易再册立皇后。
说到底,生在帝王家,哪怕是乾隆这样威名赫赫的君主,也不能在感情问题上随心所欲。好在,魏佳氏在薨逝二十年后,终于被追封为大清皇后,也算是了却自己的皇后梦了。
《雪落下的声音》:“我慢慢地品,雪落下的声音,仿佛是你贴着我叫卿卿,睁开了眼睛,漫天的雪无情,谁来赔这一生的好光景……。”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