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0年的上海黄埔江畔,江安号巨轮正静静停在码头清晨的薄雾中。
几名操着安徽口音的短衣大汉,沿着岸边一路寻来,在巨轮旁的舷梯下挺住脚步,再次抬头看了一眼江安二字后,便欲登船。
“有什么事?”几名身着制服的船员,拦住去路。
“收船”,领头大汉不卑不亢地回答,并顺手从怀中掏出一纸公函。
看过内容后,船员脸色一变,客气地说道:“你们在此稍候,我去请经理过来。”
不久,一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在一群船员的簇拥下来到舷梯,略一招手,便有人接过公函呈上,他打量两眼后随手一丢,对众人道:
“本人身为江安号经理,并未接到上级通知,这份公函来历不明,等我确定真伪后再说,你们都回吧。”
听闻此言,短衣汉子们大怒,欲冲开阻拦强行登船。
此时,突听一声胡哨,船上瞬间冲下数十人,将几人围在当中,眼见动弹不得。
那年轻人又从船上探出头道:“谁要你们来的,让他自己来。”接着又对船下的人群说:“让条路给他们。”
眼见双方人数悬殊,几名短衣大汉,狠狠地望了一眼船上,一言不发地转身而去。
这些短衣大汉是什么人呢?他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又是谁派他们来的呢?
这还要从大名鼎鼎的斧头帮,及其帮主王亚樵说起。
2
大特务沈醉曾说:“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
这位让魔鬼都惧怕的人,生于安徽合肥,虽家世贫寒,但喜好读书,聪颖过人。
青年时在安徽组织军政府,响应辛亥革命,失败后逃亡上海期间,深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立志反抗一切强权与压迫。
随后参加讨袁护国斗争,袁世凯死后,作为代表参与南北议和。
由于反对军人干政,再次流亡上海,为了团结广大的受压迫者,他创建了在沪安徽劳工同乡会。
因行动时人手一把利斧,故被江湖称为“斧头帮”。
在随后争夺上海的江浙战争中,他帮助浙江督军卢永祥,刺杀了江苏督军齐燮元的大将,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从而深受赏识,得以在湖州招兵筹饷,斧头帮更是得以壮大。
但好景不长,卢永祥最终战败,王亚樵则率核心骨干,往返于安徽与上海间策应革命。
北伐胜利后,他受邀出席了南京定都典礼,因先在会场上斥责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又刺杀了素来人品不端的国民政府建设厅长张秋白,再次被通缉,只好重返上海滩蛰居。
一日,突然有位安徽同乡上门拜访,称有要事相商,来者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亲孙子,名叫李国杰,时任轮船招商局董事长。
他是为何事而来呢?
3
原来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后,就盯上了李鸿章创建的轮船招商局这块大肥肉,并对其进行了改组。
由原来的官督商办,变成了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虽保留了李国杰董事长的位置,但派来一位赵铁桥担任总经理,加以制衡。
赵铁桥是老资格同盟会员,还策划刺杀了满清宗社党领袖良弼,绝对狠人一位。
上任招商局后,利用清查贪腐,搞得李国杰灰头土脸,眼见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来找王亚樵帮忙。
表示只要能除掉赵铁桥,愿意送上招商局最赚钱的江安号作为酬谢。
虽因不喜李国杰的为人,不愿替他出头,但听到刺杀目标是赵铁桥,王亚樵还是犹豫了。
因为即使同为革命党人,但他与李国杰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关系素来不睦。
可不久前,赵铁桥为了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出卖了王亚樵的好友王乐平,由此而谋得招商局的肥差,除掉此人,也算是为好友报仇,况且自己手下兄弟众多,得到江安轮,也能为他们寻个营生。
经过一番思量,王亚樵还是答应了,让他回去静候。
数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总部门前,枪声打破了宁静,一名大汉胸腰部各中一弹,经送医抢救后,于当夜毙命,死者正是赵铁桥。
虽然上海滩军警齐出,可杀手早已不知所踪。
不久,一纸江安轮易主的公函,就送到王亚樵的案头,随即便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可那年轻的江安号经理,为何在看到公函后,仍拒不交船,胆敢跟斧头帮作对呢?
4
年轻人叫张九龄,是青帮大佬张啸林的亲侄子,当时张啸林与黄金荣,杜月笙并称为三大亨,共同掌控着上海滩的地下世界。
借助三大亨势力,不学无术的张九龄,摇身一变当了经理,江安号则成了他的自留地,对老板李国杰更是阳奉阴违,不怎么买账。
虽说也耳闻过斧头帮,但仗着有叔叔撑腰,为了自己的利益,便想会会王亚樵,就算交船也要拿点好处再说,于是点名要对方的主事人来谈。
第二天,人来了,却不是王亚樵,而是数百名短衣大汉,人手一把闪着寒光的利斧,如一片乌云沿岸边卷来,瞬间围住了江安号,要找张九龄问话。
久等不见有人出来答话,短衣大汉们便自行登船寻找,却发现张九龄和船契都已不见踪迹,也只好先控制船员,再派人回去送信。
那张九龄到底去了哪儿呢?他又准备怎么对付斧头帮呢?
原来彻底被“吓尿”的张九龄,哪敢出面答话,眼见有人就要登船,急忙命人放下一根绳索,遁入江中一只小舟逃命,顺便卷走了轮船的证书文件。
自知惹祸的他,一路跑到张啸林宅邸,痛哭流涕地跪求叔叔救命。
张啸林听过原委后,虽感有些棘手,但自觉在上海滩经营多年门徒众多,也未把王亚樵放在眼里,便让侄子先暂居此处,由他来处理此事。
可当夜变故即生,凌晨时分,一声惊天巨响,震醒了公馆内的所有人。
不明所以的张啸林,急忙派人查看,却发现院落的后墙,竟然不翼而飞了。
原来是被人用炸药炸没了,由于量太大,声闻数里,且震碎了周边无数窗户。
众人猜测纷纷,不明对方意图,只得加以防备,待天明后再行修葺。
清晨,一夜无眠的张啸林,步出房门时发现,平日跟随左右的猎犬,竟无声息,细查才知,已被毒杀。
毁墙之仇,杀犬之恨,一起涌上心头,盛怒之下,立刻召集门徒会众,并约请黄金荣,杜月笙相助,准备跟斧头帮一决雌雄。
而杜月笙的到来,才让事件慢慢露出了本来面目,并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得到解决。
5
正当徒众们准备去江安号寻仇时,杜月笙却伸手阻拦,对张啸林道:
“虽然我们人多势众,但此事还要从长计议,切不可莽撞。”
接着他分析道:“王亚樵此人,先排满后讨袁,接着对抗北洋军阀,现在又来反对蒋介石,背后跟很多国民政府高层过从甚密,虽杀人无数一直被通缉,却总能全身而退,是个很难对付的角色。”
“其门下更不同于一般帮会,大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的军人,被王亚樵的革命理想吸引而相伴左右,可谓死士如云,绝非一般街头混混可比。一旦结下仇怨,上海滩将永无宁日。”
“所以,跟斧头帮打交道,必须使软手段,不可用硬办法。”
“可就算咱们想止战,只怕斧头帮也不会善罢?”张啸林道。
“那倒未必,”杜月笙接着道:“更何况包括王亚樵在内,其实都是中了人家李国杰的一石三鸟之计。”
“愿闻其详”张啸林皱了皱眉头。
“李国杰先用借刀杀人之法,除掉心腹大患赵铁桥,又用驱虎吞狼之策,打压不听话的张九龄,反过来还要利用我们来对付王亚樵,他则看二虎相争,坐收渔人之利,其用心可谓狠毒。”
“王亚樵不是他的靠山吗?为何还要对他下手呢?”张啸林不解地问。
“那还是因为十多年前的一件旧怨。”
6
原来早在辛亥革命时,王亚樵为了策应孙中山,于合肥成立了安徽军政府。
在对抗清廷的过程中,为筹军饷查封了很多资产,其中就包括李国杰的祖宅。
当时的革命热情高涨,排满情绪严重,作为清朝重臣后裔的李国杰,虽心怀不满,却也不敢作声,还要表现出支持革命的态度,但仇恨的种子早已埋下。
在得知王亚樵避难上海后,便以安徽同乡的名义找上门去,从而引出了这一场纷争。
在得知张啸林惹上此事后,杜月笙马上调动眼线,终于拼凑出一副完整的脉络,探知了李国杰的用心。
“那咱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呢?”张啸林问。
“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件事,还是由我来办吧。”杜月笙回答。
次日清晨,一辆高档汽车驶入码头,车上走下一人,布衣长衫甚是整洁,缓步行至江安号前,冲船下的斧头帮会众微微一笑道:
“烦请通报一声,月笙到了。”
早有大汉飞奔上船送信去了,不一会,便有一位教书先生打扮的中年人步下舷梯,冲杜月笙拱手道:“杜先生真乃信人。”
杜月笙拱手还礼后,从怀中取出一包物品,双手奉上道:
“物归原主,望兄海涵。”
王亚樵信手接过物品,再一拱手道:“不敢当,后会有期。”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昨天还要刀兵相见,今天就彬彬有礼了呢?那包物品又是什么呢?
7
原来昨日议后,杜月笙马上修书一封,讲明不愿二虎相争,被他人得利的态度,更表示除了江安号,还愿另行奉上十万大洋,化干戈为玉帛,并安排一名与斧头帮相熟的心腹,送去了王亚樵处。
看过信后,王亚樵觉得其言入情入理,且做法也有里有面,便欲答应下来,可又想试试杜月笙的胆量,便对来人道:“请杜先生明日带好东西,亲来江安号一会。”
于是便有了杜月笙只身赴会,而那包东西,正是船契及十万银票。
此日之后,众人又回到了各自原来的轨迹,斧头帮与三大亨间,各行其事,再无大的冲突。
而始作俑者李国杰,则迎来了一系列的人生转折,先是被追查赵铁桥之死,虽无实据,但还是以嫌疑太大投入监狱。
幸得有三世之交的段祺瑞,以前国府总理的身份,亲自去找蒋介石说情,才得以获释。
没过几年,在段祺瑞死后,终被以通日嫌疑刺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李国杰还在问为何杀他。
按说像李国杰这类人,如果借着祖上荫护,老老实实过日子,还是能比较顺利地度过一生的。
奈何他自觉聪明,想弄众人于股掌之间,火中取栗,可最终却是玩火自焚,死得稀里糊涂。
也不知李鸿章的在天之灵,如何看待这位后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