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封建帝王统治一直占据了数千年的中央集权统治,从炎黄到秦汉王朝,再到唐宋元明清,每朝每代都有着最高权力的统治者,或许这些统治者人品、能力、才华有所不同,给国家做出的贡献也不同,但皇帝的选拔毫无例外的都是男性。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果你问我为什么皇帝都是男的,这个问题我可能一言两语说不清,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就仅仅出现了武则天这么一个女性皇帝。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女性,差点在武则天后的几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女皇帝,但是她却在称帝的最关键时刻自动放弃,她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宋朝主人公传奇人物刘娥。
刘娥的身世之谜
刘娥的身世之谜不仅在当时受到私下人的纷纷议论,在后世的研究中也面临许多疑点难点。
《宋史》中有对刘娥的身世有过简单描述,刘娥祖籍在山西太原,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征战沙场的将军,不过在刘娥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之时,父母便撒手人寰,自此变成孤儿。
就这样靠着东一口吃的西一口喝的,刘娥慢慢长大成人。要说一个人的命运不能一直走背字,受了十余年苦的刘娥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在机缘巧合之下,当时尚为太子的宋真宗被在路边摇转拨浪鼓招揽客人的刘娥迷的魂不守舍。
接下来就是那种剧情让人再熟悉不过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了,宋真宗为博得美人欢心,出手阔绰言辞恳切,终于抱得美人归。
刘娥从15岁进宫,到宋真宗当上皇帝后,已然过了小20年,也不知道是刘娥太过美丽还是宋真宗太过情真意切,十余年的相处让宋真宗对刘娥越来越迷恋,甚至屡次在早朝中提出要将刘娥封为皇后。
但宋真宗此举却遭到了在朝大臣的一直反对,因为在当时封建年代中,皇家在立子嗣、皇后一事非常注重血统地位,在大臣们看来血脉就是衡量皇家的标准,皇上可以有后宫佳丽三千,不过立皇后必须要选择政治身份匹配的才能做到真正母仪天下。
大臣们的不同意让宋真宗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因为这么一件事就把反对的大臣都处斩吧,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既然我说的人你们不同意,你们说的人我也不同意,那就索性谁都别立为皇后,看谁能耗过谁。
这么一拖就又是十几年光阴过去了,但刘娥这位身世奇特的女子,在宋真宗的扶持下即将迎来自己人生的另一大转变,而这一年她已经四十四岁了。
垂帘听政的女强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刘娥唯一的缺点就是生不出孩子来,虽然身体有问题但也从另一方面显露出宋真宗对刘娥的爱恋之情,宋真宗协同后宫一起谋划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借腹生子事件,假借李夫人的肚子怀孕,而对外宣称是刘娥诞下的子嗣。
孩子一出生刘娥的命运和地位在朝中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知道封建皇权社会统治下,衡量一个女人的标准是什么,漂亮的外表、知书达理的性格、谦虚好学的品德、高智商高情商的处事方法、善于替皇帝排忧解难。
不过这一切都是辅助加分项,最根本的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这个孩子的到来无疑把刘娥唯一薄弱的一环彻底加强。1022年宋真宗病逝,在经历了大臣夺权风波后,刘娥果断处理、安稳过渡,终于让儿子宋仁宗赵祯成功继位。
不过当时的宋仁宗才仅仅13岁,大臣为谨遵宋真宗临终遗言将刘娥封为皇太后,坐朝之时仁宗在左刘娥在右,而这听政一事就坚持了十一年之久,11年间刘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明白孺子尚幼,外有国患内有忧虑。
自己虽是一介女流,可奉侍先皇几十年的感情让她怎舍得把宋朝这一大摊子事务撒手不管。都说女子本柔为母则刚,这11年间,在刘娥的处置管理下,宋朝有条不紊地度过了新老交接的关键时期。
放弃称帝的根本原因
在垂帘听政的11年中,刘娥的势力俨然达到了权力的最高峰,虽名义上代行国事,但实际就是宋朝的一国之君,为此不少奸佞小人暗示刘娥效仿武则天称帝,但次举却遭到了刘娥的严厉训斥。那么在高度权力的诱惑下,刘娥为什么屡次拒绝身边人提出的称帝一事呢。
首先就是政治地位的差异,刘娥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的皇后、皇太后是怎么当上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祯不是自己亲儿子一事不代表没人知道,如果自己贸然称帝那么宋朝的谏官一定会拧成一股势力反对自己,说不定刚刚稳定的朝政又要面临动荡危机。
其次刘娥缺少足够的后备支撑,相比于其他的妃子皇后,刘娥的出身可谓是最低贱的,和其他在朝中或多或少有着根基势力的皇妃不同,刘娥15岁独身一人进宫,除了先皇宋真宗和儿子宋仁宗,在朝中毫无根系力量。虽然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却在拉拢势力上逊色一筹。
最后是对先皇的感情和传统伦理的束缚。纵观刘娥一生,可以用有情有义这四个字形容再贴切不过,她从没跟宋真宗奢求过什么,就连在自己最艰难最无助的时刻,她首先考虑的都是如何平稳化解矛盾危机。
我们不能说刘娥听政期间没有动过一丝称帝的念头,但就仅结果看来,刘娥依靠手中的权力不仅让混乱的朝政重归平稳,更竭尽所能的维护赵氏家族在宋朝的威名统治,无愧于自己留下无愧前古的遗言。
刘娥身为一个女人,在宋王朝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内心,为大宋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中经历过多少苦难委屈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又能对她再过多的要求什么?
或许在她心里本就没有称帝的想法,她对大宋王朝的无私奉献付出,更像是对宋真宗几十年如一日真心诚意对待自己的回报,没有宋真宗的力排众议、借腹生子,自己又怎能拥有如今的权力,要是夺了江山,百年之后她又怎有面目见九泉之下的真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