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能够击败匈奴,一方面是因为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强盛,马匹数量充足。另一方面是因为霍去病的指挥水平高超,将部队的机动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匈奴人能够在汉朝初期压制汉朝,主要靠着匈奴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在汉武帝大规模讨伐匈奴之前,匈奴对汉朝的战法一直十分固定。当汉朝固守边境的时候,匈奴人就派出骑兵部队,攻击汉朝边境的薄弱地区。
由于汉朝和匈奴的边境线十分漫长,汉朝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常常被匈奴人偷袭得手。而当汉朝对匈奴发动进攻的时候,匈奴人就通过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汉朝军队的补给线拉长,最后以优势兵力全歼汉朝兵团。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人围困,就是吃了步兵机动性不如骑兵的亏。刘邦率领精锐骑兵追击匈奴骑兵,汉朝的主力步兵都被落在了后面,等到刘邦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匈奴人已经把白登山围的水泄不通。
汉武帝初年的四路伐匈奴之战,匈奴人也是通过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汉朝的四万骑兵全部诱入了匈奴境内。最后除了卫青的军队没有遭到匈奴大部队围攻之外,其余三路军队都在匈奴重兵集团的围攻下溃败。可以说匈奴能够长期压制汉朝,就是靠着机动骑兵的战术压制。然而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士兵的训练水平来看,匈奴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都比不上汉朝士兵。而且汉朝将领精通兵法战术,指挥水平也远在匈奴将领之上。
也就是说如果匈奴军队和汉朝军队正面抗衡,匈奴军队大概率打不过汉朝军队。白登山之围时期,汉高祖刘邦身边只有少量精锐骑兵,仍然抵挡住了匈奴四十万大军七天七夜的围攻。等到汉朝的三十二万军队全部到达后,匈奴单于也只能放刘邦离开。汉朝军队的机动性能不如匈奴军队,关键问题就在马匹上。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通过鼓励养马的政策,开始拥有了规模较大的骑兵武装,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天平也开始向着汉朝一方倾斜。
四路伐匈奴之战后,卫青开始率领汉朝的骑兵军团讨伐匈奴,面对着武器装备更先进,纪律性更强的汉朝骑兵,匈奴骑兵根本无法招架,卫青数次北伐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不过卫青作为一个稳重型的将领,他的指挥风格还是偏向于中规中矩的打法,因此卫青的几次北伐都没有斩杀太多的匈奴人。相比之下,霍去病的打法更加的激进,霍去病喜欢带领骑兵军团进行机动作战,在草原上扫荡匈奴人的部落,这种打法对于人丁稀少的匈奴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匈奴人正面对抗本来就打不过汉朝军队,霍去病又不按套路出牌,一直追着匈奴的部落穷追猛打,逼着匈奴人跟汉朝军队正面交手。匈奴人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掉,最后只能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
可惜霍去病只活了二十多岁就英年早逝,汉武帝后期汉朝没有再出现一个像霍去病这样用兵灵活的将领。否则以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匈奴很可能会被霍去病打的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