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山水满城绿,生态美景入画来。
走进阳山,绿美乡村惹人醉,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碧草茵茵,湖光山色,诗画田园。名胜风景生态美,青山远黛,近水如烟,山水融城,意境盎然……山、河、城、江、林、泉、峡,孕育出了阳山这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映成趣的绿美之城。
今天的阳山,半城山水满城绿,生态美景入画来。许明辉 摄
绿色生态名片“越来越亮”
今年8月15日,是全国第二个生态日。当前,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正深入推进,这是阳山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持续擦亮绿色生态名片的一次“再出发”。
回望过去,阳山的生态环境提升有目共睹。阳山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御战“三大战役”,持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阳山市民们能感受到,“阳山蓝”刷屏了朋友圈,这抹蓝背后,是阳山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上的久久为功。今年1-7月,阳山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7%。
与“阳山蓝”相呼应的是阳山的一湾绿水。阳山着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进行有机统一,全方位实现河道清淤清障、生态带建设、截污治污等系列工程,已建成万里碧道40.7公里,治理中小河流342.89公里。地表水连江监测断面连续6年达到Ⅱ类水质,水质综合指数持续改善,近年水环境质量均排在全市第一。
蓝天、碧水成为阳山市民日常生活的“标配”。何伟敬 摄
守护脚下的净土,阳山同样取得卓著成效。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100%,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90%,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生活在阳山的市民们,每天都在真真切切地享受着这座城所带来的幸福感,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文明绿美阳山出份力。
在连江河岸,总能看到身着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手持各类清扫工具,打捞清理河道周边杂物,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在街头小巷,志愿者们面向居民、学生开展宣讲,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传递给人民群众,共同构建绿色生态家园。
人与自然“双向奔赴”
“鸟类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亮相阳山。池伟坚 摄
绿色带来生机,孕育希望。去年11月,阳山迎来了有着“鸟类大熊猫”别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东方白鹳两位“新客人”。
如今,阳山县域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72科620属1003种,野生脊椎动物26目83科200种。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有6科6属6 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这是阳山森林资源监管有效、绿美生态建设持续向好的例证,展现了阳山“中国绿色名县”的生态魅力。全县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23年同比2022年下降23.2%,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5%。全县环境质量优良,夯实了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
八山一水一分田。阳山山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3.5%。“城在林中”是阳山鲜明的特点。
植树造林是一项全民工程,爱绿植绿在阳山已蔚然成风。今年上半年,全县已完成林分优化3.75万亩,完成率107.13%,调拨林分优化苗木163万株。发动党支部768个、党员1.5万名开展“全面推进乡村绿化 建设美丽宜居阳山”等绿化主题活动,引导社会各界以认捐认种等方式参与绿化,建设巾帼林、企业林、亲子林各类特色鲜明的主题林200多片,全民义务植绿22.09万株,完成计划种植的164.6%。
当下,阳山正持续深入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阳山”建设目标笃行实干、奋力前行。
从“绿”发力铸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既是阳山的底色,亦是阳山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所在。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阳山坚持走绿色、低碳、高效发展之路,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释放绿色发展潜力。
在阳山小江镇山头上,一座座白色大风车若隐若现,电场项目正在输送用之不竭的电能。而在阳山太平镇的农光互补项目,通过“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在提供绿色电力的同时,将光伏板下撂荒地开发成种养基地,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又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放眼阳山全境,绿色能源产业的新图景不断绘就。
生态活力助推新质生产力量增质升,绿色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近年来,阳山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绿色探索,积极拓宽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实现生态“含金量”和发展“含绿量”同步提升。
位于小江镇八界山上的风电。许明辉 摄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步伐,阳山着力构建“一核四区”新型城乡产业发展格局,优化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力促生产源头环保化,生产环节生态化,消费市场绿色化,推动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前,全县已开发绿色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20万千瓦。
今年,阳山在全县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抢抓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以阳山所优所长对接大湾区所向所需,全力推进融湾建设。要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要大力推进绿美阳山生态建设,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大力发展高效林下经济,不断提升“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更多绿色发展的故事正在阳山这片沃土不断发生。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张丽思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