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育的作用,上海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草案)》,目前正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为了让这份规定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7月17日,新江湾城街道组织了一场“立法直通车”交流座谈会,邀请社区部分“新城文明小记者团”成员为《规定(草案)》建言献策,助力校外实践的开展。
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小记者戚瑞洋提出,可以把居委会纳入到校外实践场所名录,毕竟居委会是一个大空间,不管是学生还是记者,都可以在居委会收获社区治理的新知识。
据悉,《规定(草案)》中提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青少年活动营地,应当成为校外实践教育的示范场所,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烈士纪念场所等地,则应该为学校开展校外实践提供支持与帮助。对于孩子们的建议,杨浦区少科站副站长周建军表示,居委会可以在寒暑假期间,开放给青少年开展校外实践,这样既可以保障小朋友们的安全,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规定(草案)》要求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名录制度,并对名录实行分级管理,也要向社会进行公布。不过,小记者卢姚睿认为仅公示还不够完善,需要在公示前,再听取一遍青少年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公示的场所是青少年愿意去、喜欢去的,这样才能实现供需完美匹配。对此,新江湾城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刘轶蓉表示,名录出台前,听听小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的确很有必要,这样才能让校外实践真正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
提到校外实践,安全问题便成为大家考虑的重点。在《规定(草案)》中,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非常完整详细,要求教育、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指导监督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小记者赵康成说,可以建立校外实践场所安全管理档案制度和安全等级考评机制,让学生和家长在网上就能查询到场所的安全情况,从而更好地保障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杨浦区人民调解协会副会长王立夏对这个建议给予了肯定,“有了更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能减少矛盾和纠纷,让校外实践活动更有序、更健康地进行。”
此外,小记者们还在奖励机制、安全出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规定(草案)》的出台,旨在促进本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的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次交流座谈会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由新江湾城街道整理后上交市人大相关部门,为《规定(草案)》的正式出台增加社会公信力。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