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失去动力54年,东方红一号为何没坠毁?专家:再过1000年也没事
创始人
2024-12-11 02:02:34
0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将中国人的声音带到了宇宙中,是中国人的骄傲。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东方红一号的寿命只有28天,电池耗尽后它就停在了太空中,结束了自己的工作任务。

只是,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依旧没有坠毁,还一度和中国空间站擦身而过,留下一段“世纪同框”的视频。

为何即使至今已经失去动力长达54年,“东方红一号”却还没坠毁呢?

从零开始的中国航天

1970年4月24日,只听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发出一声轰鸣,紧接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飞向太空。

无数国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一刻,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敲响了太空之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全世界,不少人都啧啧赞叹,苏联闷声干大事。

因为在此之前,美国早就对外放话称他们不久便将送自己的人造卫星升空。

可还没等到美国有什么动作,苏联便先一步把PPT变成了现实。与此同时,我国也在航天技术方面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在看到苏联、美国的人造卫星接连成功发射以后,我国也提出了发射人造卫星的计划。

“我们也要造自己的人造卫星,而且要求还要更高!”

当时,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仅有8.2千克,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重83.6千克,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我们提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必须重100千克的远大目标。

众所周知,人造卫星的重量越大,对工程师们的考验就越大,如果性能等方面不达标,可能会引发重大事故。

随着一声令下,科学家们便立马投身于科研创作当中,1958年6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主动带头召开了动员会。

但创新说起来容易,想要真正实践却难如登天,技术、资金还有合适的科研环境缺一不可,那么当时的中国都有什么呢?

功夫不负苦心人

当时的中国在科研方面成果寥寥,就连科研团队都还十分不成熟。

从前没有经验,想借鉴西方技术又吃了闭门羹,即便如此,科学家们也并没有放弃对人造卫星的研究。

在研制过程阶段时,工程师们没少遇到技术难题,比如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铆接。

在此之前,没人了解过这道工序,甚至都没有专用工具。为了能够保证研制顺利进行下去,工人们做出了一大创举。

没有必备的铆枪和桁架,大家就用一把小锤慢慢敲打,用人体代替桁架固定工件,就这样一步步艰难地前进着。

在中国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卫星的制作逐步进入了实验阶段,而这才是新的考验。

炎炎夏日,工程师们必须得身着厚重的大棉袄在冷库里做实验。

遇到没见过的难题,他们必须得一遍又一遍进行反复实验筛查,生怕漏掉了哪个重要环节。

正是在这层层把关之下,研制卫星的进程才逐步趋于完善。

1970年4月24日,这颗承载着万众期待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终于成功升天,从开始研发到成功发射,中国人仅仅只花了不到五年的时间,这个速度和效率就连发达国家都不得不对我们竖起一个大拇指。

不过,既然我们的设备、技术还有准备时间都远远不及美国、苏联等国,那为什么其他国家同期发射的卫星已经坠落,而我们的“东方红一号”却在半个世纪后仍旧飞行着呢?

“东方红一号”始终不坠的真正原因

面对这个问题,专家大手一挥说道:“再过1000年也没事!”而真正答案,就藏在“东方红一号”的身上。

细数其他国家人造卫星坠毁的原因无外乎两点:其一是受阻太大从而导致能量消耗太多无法继续飞行,其二就是下降速度过快。

所以,在发射的时候,工程师们让这颗卫星精准地运行在了近地面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的轨道之上。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工程师们是有计划的,因为这里已经超出了地球边缘,可以依靠地球引力作为向心力。

简单来说,就是借助引力为东方红一号找了个“停车位”,让它永久停驻在这个地点上。

专家表示,如果没有被其他太空碎片撞击,东方红一号可以一直屹立不倒,即便过去了半个世纪,我们再拿出“东方红一号”的观测数据,近地点仅仅只下降了13千米。

有人可能会想,东方红一号算不上太空垃圾呢?其实从定义上来说,东方红一号属于报废卫星,确实是“太空垃圾”队伍中的一员。

不过,东方号一号的坠落轨迹是可以预测的,所以不会对航天器构成危险。而且,东方红一号是我国航天道路上的一道指向标,它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成长。

当时我国的工程师们为了能够将“东方红一号”发射到高轨道,相关技术人员还特别对“长征一号”进行了全面优化,确保运载火箭能有足够的动力搭载卫星升空。

回过头来看,要对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背后可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也正是因为中国航天这一丝不苟、追求创新的精神,“东方红一号”才能够取得如此成绩。

它不仅叩响了飞天大门,更是让中国航天成功在国际上扎实脚跟,能够有更多底气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

当然,如果未来我们有条件的话,还是可以将它接回家,毕竟这是我国飞往太空的第一个探测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发射成功50周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何至今仍在天上飞,东方网

相关内容

雨润山林秀 菌鲜滇味足(跟...
本报记者 张 驰 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游客在选购松茸。 ...
2025-08-23 08:47:09
安徽4天3夜游费用是多少?...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和另一半总梦想着能有一次浪漫的旅行,远离喧嚣...
2025-08-23 08:44:54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鸟巢上演的米兰德比
2025-08-23 08:44:03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食物后差点吐了出来
2025-08-23 08:43:38
全球及中国女子高尔夫球手市...
基于女子高尔夫球手行业历史发展规律、发展环境与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2025-08-23 08:41:50
原创 ...
2025年WTT欧洲大满贯,在经历多日鏖战之后,女单八强已经全部产...
2025-08-23 08:40:41
原创 ...
有书君说 乱世出枭雄,乱世亦出大师。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国学...
2025-08-23 08:33:54
历史上的今天 | 邓小平同...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5-08-23 08:33:52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这里全有! 龙泉窑的历史溯源 龙泉窑...
2025-08-23 08:33:51

热门资讯

月球“休眠”为何还有火山喷发?...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题:月球“休眠”为何还有火山喷发?嫦娥六号样品揭秘新华社记者胡喆、马晓澄已经...
“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何爆单? 今天(23日)迎来处暑节气,越来越多的地方气温渐凉。立秋以来,奶茶消费逐步升温,“秋天第一杯奶茶”再...
哈登面对热情的中国球迷狂送飞吻... 哈登面对热情的中国球迷狂送飞吻 还差点从二楼跳下来
16号秀杨瀚森+混血后卫朱正领... 16号秀杨瀚森+混血后卫朱正领衔!三年后的中国男篮有多强?
中使馆:纽约州大巴侧翻致6名中...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美国纽约州发生一起大巴侧翻事故,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我驻纽约总领馆...
三次援疆 他为何一次次选择留下 八月的帕米尔高原,阳光炽烈。在阿克陶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江西援疆医生尧斌的诊室里,飘着淡淡的艾草香...
原创 特... 莫迪的反应似乎并不像外界预期的那样慌乱,反而带着一丝隐秘的庆幸。毕竟,尽管美国宣布取消了原定的贸易谈...
苍蝇神助攻高尔夫球手赢得91万... 据英国体育媒体报道,当地时间8月17日,BMW锦标赛上,英国高尔夫名将汤米·弗利特伍德收获一个意想不...
吉林省体育局:脚部受伤的谭龙正... 8月6日,吉林省体育局官方 号转发视频并表示:因脚部伤势缺席上一轮联赛的长春亚泰队长谭龙,目前正在积...
从卫星到深海 找矿行动对我国为... 1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效显著,新发现10个亿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