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反应似乎并不像外界预期的那样慌乱,反而带着一丝隐秘的庆幸。毕竟,尽管美国宣布取消了原定的贸易谈判,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仍然保持稳健。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原计划于8月25日至29日派遣贸易谈判代表访问印度,但却在最后时刻宣布取消这一行程,这意味着美印之间的贸易协议谈判将被迫推迟。而且,美国对印度加征额外关税的决定已经不可避免,从8月27日起正式生效,莫迪显然难以改变这一局面。
这一事件的发生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毕竟在过去一段时间,美印之间的关系已经显著恶化。美国的突然变故让人不禁想问:印度真的没有受到威胁吗?与此相对,中国的合作依然如旧,稳步进行。对莫迪来说,是否可以算作是意外的好消息?
从俄乌冲突谈起,事情的复杂性便逐渐显现。美国一方面强烈要求盟国减少与俄罗斯的能源往来,另一方面自己却大肆购买俄罗斯石油。对印度来说,美国的“建议”显然没起多大作用。俄罗斯的石油价格低廉且稳定,对严重缺乏能源的印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因此,尽管美国不断施压,印度依然毫不动摇,依旧坚持从俄罗斯购买石油。
这让特朗普感到非常愤怒,直接将关税提高至50%。然而,印度并没有对美国的威胁做出让步,而是坚定地回应称美国的做法“极其不幸”,并且以“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连说三次“不”。这种僵局让双方的贸易谈判变得几乎不可能继续下去。
美国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贸易谈判让印度对农业和乳制品市场进行开放,方便美国企业进入这一庞大的市场。然而,这两个领域对印度来说尤为重要,涉及到上亿农民的生计问题,莫迪政府自然不敢轻易松口。加上能源问题未解,两国在谈判桌上的冲突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当美国宣布取消谈判计划时,虽然看似突然,其实早已是显而易见的结果。
与此相对的,是中印关系的相对稳定。即使中印之间曾有分歧,尤其是在边境问题上的摩擦,但莫迪显然松了口气,因为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爽约”。事实上,8月18日,中国外长王毅的访印行程已经开始,标志着两国合作的逐步回暖。莫迪政府也多次表达了与中国修复关系的意愿。
中国一直主张相互尊重和不干涉他国内政,这也使得印度感受到了一种尊重和理解。在俄乌冲突和印巴问题等敏感议题上,中国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避免站队,展现了其成熟的外交姿态。这种不急功近、不搞拉帮结派的态度,恰恰是印度所看重的。
美印的矛盾积压已久,涉及贸易、能源以及历史遗留的地缘政治问题,而贸易谈判的推迟,实际上只是这些矛盾的外在表现。相反,中印的合作能够维持稳定,关键在于两国遵循的基本原则——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对于印度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大国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美国那种强硬的做法显然未能奏效,反倒是中国提出的合作框架,为印度提供了另一条路。未来美印是否能修复关系,中印的合作是否能进一步加深,还需关注未来的局势发展。然而,在这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唯有真诚的合作才能确保各方的长远利益,走得远,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