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效显著,新发现10个亿吨级油田、19个千亿方级气田;探获10个大型以上铀矿床,铀矿资源量大幅增加;铜、金、镓、锗、铟等12种矿产资源量显著增加;锂、锆、铪、氦气、稀土等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矿产取得重大突破。
2
自然资源部表示,我国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果,不仅为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未来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奠定了基础。在金属矿产方面,铜、铝、铁等大宗矿产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为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3
经过几十年持续技术攻关,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装备研发突破国外封锁与垄断,研发了一系列自主装备,初步具备了全域、多尺度、高精度综合勘查能力,尤其是轻量化的小型化设备能够在条件艰苦的地区进行精准勘探,解决了以往在高海拔地区“人上不去、装备上不去”的难题。此外,我国在遥感技术、卫星监测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显著进展,为资源找矿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4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表示,要到地下去找矿的话,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这种技术我们称之为“天空地井”,就是天上有卫星,空中有飞机,机载的这种设备可以搭载高光谱仪,还有井下要做大量的地球化学的勘查。根据计划,今年还将发射“地质一号”卫星,同时研发后续的“地质二号”卫星,标志着遥感与地质调查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未来在太空中获取的高精度数据将为地球上的找矿活动提供新的视角。
5
此外,海洋资源的探索也在加速推进。随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正式入列,深海探测和勘探工作将迅速展开。未来,海洋油气和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我国地域辽阔,要想找到可以开采的矿产资源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经过大量的地质调查工作与科学研究。在西部地区可以利用卫星或航空探测资料和图像进行大面积的地表观察,寻找可能存在的矿化迹象;而在东部等植被发育地区则需要大面积的样品采集,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来发现有用元素最高的区域。
7
首先要做基础性的地质调查,我们要了解这个地方的地质构造,岩浆岩和沉积地层等这些最基础的工作,此外还需要专门用一定的方法技术来调查这个地方的地底下有没有形成某一种矿产的可能性。
8
一旦发现了具有潜力的矿床,科研人员就要进行实地调查和取样:在选定的重点区域内采集岩芯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构建出更加精细的矿体模型。矿业公司取得探矿权后,会对发现的矿床进行更加精确的勘查和经济评价,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等。在正式开采之前,必须完成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并获得采矿权后,进行开发。
9
一个矿床从最基础的地质调查到最后开采出来,大概需要10年到15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我们很多地区一个矿床要经历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努力,才能把矿找出来,最后被企业来进行开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漫画:杨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