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随着阿法狗3比0零封柯洁之后,所有人都认为AI已经彻底“杀死”了围棋,人类的棋艺在AI面前稚嫩得像个孩子,这已经成为了包括职业棋手在内所有人的共识。
"我想AI有50段”聂卫平这样评价AI。
自柯洁败于AI后,人们一度认为围棋“已死”
然而,即便是在技术层面已经被AI全面领先的情况下,围棋人口不仅一点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给孩子们报名围棋,选择让他们通过围棋实现成长。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 昊在采访中说,“目前每年围棋新增人口在200万人以上,好的年份能达到300万人。”
其实,作为最聪明的群体,家长们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学围棋绝不只是为了攀登最高的山巅,沿途的风景就足以让孩子们收获无限成长。
01
AI真的杀死了围棋吗?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AI在技术角度是所有职业棋手的老师,似乎AI出现后围棋就没得下了,然而现实正好相反,AI的出现不仅没有让围棋比赛变得无聊,反而让更多棋手绽放了光芒,围棋比赛也变得越来越好看了。
一个最直观的事实就是:当下时代已经没有统治时代的棋手了。人们发现,围棋的活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越来越强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围棋的本质是竞技体育,是真正体现“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项目,几乎没有人愿意看两个AI之间互相缠斗,而是更喜欢看人与人之间的,诞生于棋局之中的千回百转。
这就好像武侠小说,人们更愿意华山论剑,看谁是天下第一,而不是飞过来一个机器人眼睛一呲激光就给人打死了。竞技体育的本质决定其无需与AI比拼工作效率,也决定其无法被AI取代。
围棋比赛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关注围棋的人更多了
而在这个AI全面崛起的浪潮下,无法被取代,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具有含金量的职业了。
并且,每年新增200万的围棋人口,绝大多数也不是奔着职业棋手这样的“智斗巅峰”去的,绝大多数家长给孩子们报名围棋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围棋的教育功能。
02
大脑开发作用证实,围棋作为教育工具的作用凸显
除了围棋的竞技性与观赏性经久不衰外,能让家长们报名的根本原因,其实源于围棋的教育作用,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学围棋的孩子们,似乎比没学过的,就是要更聪明一点。
家长们的观察并非错觉,事实上,华东师范大学就曾做过一个公开的对照实验,去测量围棋对于孩子的智力改造作用。
在这个名为《围棋活动对小学生智力与学习的影响研究》实验中(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自行搜索查阅),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进行了细致的对照实验,并得出了围棋对孩子智力开发有益的结论。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三所学校,第一所是围棋特色学校,入学不择优录取;
第二所是普通学校,入学不择优录取,在影响力、地域、师资、生源、规模、学校环境等方面都和围棋学校很相似;
第三所是精英学校,入学择优录取,各方面都优于围棋学校。
研究者从这3所学校的一、五、六年级各选择了60人,以及围棋学校的五六年级围棋队选手24人。
该测验由10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常识、类同、算术、理解、词汇、辨异、排列、空间、译码、拼配。
结果也明显,一直学习围棋的孩子除了在类同和理解方面,显著低于精英学校孩子们外,其他测试全面碾压了普通学校的孩子。
而围棋学校的围棋队中的孩子,则所有项目更是与精英学校学生没有显著差距,这更加证实了围棋对人脑的开发作用。
如此海量家长持续不断地涌入围棋赛道,不仅是因为柯洁与AI带来的流量,更是家长们实实在在地通过围棋见证了孩子们的改变,在不断传诵之下,围棋的教育作用才被更多人看到。
聂道一位老师是这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当代可供孩子们选择的教育项目有很多,但这些项目的持续时间就很短,前几年火的可能还是像乐高这样的项目,过几年就不流行了,但围棋就比较特殊,他已经在中国延续了4000年之久,但从这一点来看,围棋之于教育的重要性就是不可替代的。
03
AI应用,给新时代孩子们的学棋体验
所以,AI“杀死”了围棋吗?恰恰相反,AI不仅没有杀死围棋,更多的人反而通过AI认识了围棋,接触到了围棋,让围棋教育焕发了新的活力。
并且,由于AI的助力,孩子们的学围棋体验早已不只上升了一个档次。
比如在聂道自研的聂卫平围棋App中,就有实时的AI复盘功能,通过AI复盘,孩子们可以立刻掌握在对局中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这些节点的拆解,从而更好地找到自己棋路上的弱点。
AI复盘,让小棋手们更轻松
不仅如此,网校赠送的元萝卜围棋机器人,更将围棋从虚拟拉入了现实,用真实的围棋对抗、分级的难度水平,带给孩子们真实的面棋体验,让孩子们的实战经验快速上涨。
有家长反映,他在使用元萝卜围棋机器人时,故意将难度调高一档,让孩子在不断挑战中增强棋艺,棋力上升得非常快,这些都是AI带给孩子们实打实的优势。
所以,在AI时代下,围棋不仅没有被AI“杀死”,反而迸发出了更强大的活力,这正应了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说到的一句话:
“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