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社区党员开会、学习,10平方米的小屋挤得转不开身,自从有了宽敞的党建活动室,学习、议事方便多了!”日前,晋安区茶园街道站东社区老党员们说起这事,言语间满是欣喜。
这个位于火车站东侧的社区,3200户居民多为铁路离退休干部职工。2020年国企退休党员社会化管理推行后,社区党员数从92名骤增至782名,新增至17个党支部,社区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党员多、阵地小,支部多、党务人手少”的现实情况成为社区治理中亟需破解的难题。
为此,站东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牵头搭建沟通桥梁,鼓励老党员通过书面信函、座谈交流等方式,向福州铁路办事处反映活动场所需求,并多次组织老党员代表前往面对面协商。社区还主动提出协助铁路部门开展政策宣传、文体活动、困难帮扶等工作。经磋商,最终促成街道、社区与铁路三方签订共建协议,不仅争取到两间专用党建活动室,其余场地也可申请共用,满足了老党员在“家门口”参加组织生活的实际需求。
阵地筑牢后,如何凝聚银发力量成为关键。社区党委注意到第十四党支部书记、铁路办原党委副书记俞昌营组织动员能力突出,便推选他担任团长,带领87名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特长突出、服务意愿强的老党员骨干,成立“火车头银发先锋志愿服务团”,下设先锋宣讲、文润匠心、邻里互助等4支服务队。社区同步建立服务团议事机制,每月召开会议研究服务计划与居民需求,统筹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服务团迅速融入社区治理,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与凝聚力。在理论宣讲中,服务团创新“老党员讲、青少年听”课堂,如秘书长李其荣为晋三小学生讲授党史;文化服务方面,第十三党支部林宝彬坚持每年自费为居民写春联送福,传递温暖。老党员在解决民生难题中也发挥关键作用。例如,第八党支部崔普生同志在铁五小区漏水纠纷中,主动协调原单位筹措资金,推动楼栋修缮,保障老人出行安全,展现出老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桥梁与担当作用。
为让银发力量持续涌动,社区着力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规范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月度活动,并通过“最美系列”评选、星级认定等方式,让老同志的付出得到更多尊重与认可。
如今,在站东社区,老党员已成为政策宣传的“传声筒”、邻里矛盾的“化解者”、社区安全的“守护人”。他们用经年积累的智慧与始终如一的奉献,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持续闪耀,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动人篇章。(记者 赵铮艳 通讯员 赵书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