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一段时间,读高中的孩子,总是问我:“没有一个朋友,怎么办?”
我的孩子不擅长社交,在初中时就特别明显了。遇到关系还好的人,一起玩一段时间,就大概率会闹掰。
孩子也常常遇到不友善的同学。比方说,某男同学,就在放学后,追着我的孩子骂;有女同学,在背后嘀嘀咕咕,说坏话。
哲学家钱德勒说过:“一切烦恼,源于人际关系。”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不管什么年纪,人总是希望遇到好心人,也和人一起干点什么,一起感受快乐。可这样的愿望,也难免落空。
也许一批人,被朋友背刺过,真不敢相信,社交还有什么好处。
一些昨天还可以嘻嘻哈哈的人,也许今天就变得冷漠了。
02
想起我上中专的时光,社交也是很不顺。
我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到市里读中专,是我第一次出远门。闭塞乡村,让我的思维,言语,都很闭塞,和其他人交流,往往是格格不入。
一些同学说什么,往往我一概不知。比方说,漫画,我是没有接触过的。我仅仅接触过小人书。电影院,我是没有去过一次,老家顶多是有露天电影。
我还很穷,总是选择最便宜的饭菜。端起碗,都不敢和同学坐在一起。我怕有人嘲讽,碗里只有一点点青菜,偶尔有一点蛋花。
当然,我也有主动争取过,要到某些群里。比方说,周末的野游,我会积极报名。
可是到了群体里,我也找不到归宿感。大家都有小圈子,起码是结伴而行,我凑到哪里,都显得多余。
他们聊天的时候,我插不上话。
康德说过:“不想被人讨厌,孤立,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
我的做法,也符合自己的本性,只是结局,让人越来越难受。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放弃了讨好谁,而是独自去图书馆,多看书,变成了我的日常。
学习成绩,也在不想社交之后,慢慢变好一些了。
真正让我骄傲的,是学校的演讲会,我主动报名,还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决赛。
最终,我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班上有同学,开始主动搭理我。甚至班上的辩论赛,给了我一个名额。
我得到了一个经验:有人孤立你,讨厌你,那是你的问题。不要责怪他人,趋炎附势,不识好人心等。
奇怪的是,我被群体接纳之后,我反而不在乎什么群处了。因为此刻,已经是中专三年级了,即将走向毕业。
离开中专学校,同学之间的联系,忽然就变得特别少了。那是1997年,谁都没手机,只能通过写信来联系。这也导致联系中断。
后来同学聚会,那是毕业十多年之后的事了。
同学重逢,我的感觉是——没有特别好的同学,也没有和谁不好。大家都很平淡,如谦谦君子。
聚会很快就散了,同学都到了一个微信群。但也没有几个人聊天。
现在,同学群里,一年四季都静悄悄的,过年也没有祝福。偶尔发一个红包,都老半天没有人搭理。
到此为止,我还在乎曾经被同学孤立、讨厌吗?曾经的人情,已经一点都不重要了。人与人的爱恨,留下“莞尔一笑”罢了。
03
很多人都知道“羊群效应”。认为合群的人,都是盲从头羊。
如果你多观察,会发现羊群里,其实有一些羊会落单。这往往是比较弱小的羊,跟不上羊群的节奏。在一些跳跃过沟沟坎坎的时候,弱小的羊就无法过去了,自然就被抛弃了。
落单,是孤苦的,但很快会改变。落单的羊,有多种可能。
1.被狼吃掉。
2.独自找到一片青草,吃得壮实。
3.遇到另一群羊,并且加入。
4.也许这是一只母 羊,后来发展成一群羊。母羊也变成了头羊。
可以说,除了第一种可能,让人惧怕,其他的结局,都是很不错的。
人就是这样,置于死地而后生。脱离群体,无依无靠,那就真正展示自己的机会来了。
因此我要告诉你:如果你被人孤立,被人讨厌,不要跟人翻脸,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也是人际关系筛选的过程。
你要做的,不是去找群体,而是去寻找一片青草,让自己强大起来的青草。
一个人读书,一个人朗诵,一个人看风景,一个人看病,一个人买东西......独行的你,不要经过任何人批准,就能够开始自己的理想。
你也不要拒绝新的群体,这是你的机遇。其中,也许就有你未来的爱人,帮你介绍工作的人等。聚聚散散,你应该习惯这样。
你还可以把一个人当成一个群。你强大起来之后,气场,磁场,就是你的群。
人际关系是不断更替的,你一时半会被孤立,被讨厌,一点关系都没有。过一阵子,那些讨厌你的人,也许会巴结你。就这样奇怪。那些人也许一转身,一辈子都不见面了。
04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人际关系,大概是这样发展。而你,只要人品不差,也提升才华,那什么合群不合群,已经不重要了。
能在后来留在你生命里的人,才最值得珍惜,那是和你一样,人品不错的人。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