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发明了这项古老的运动,且《左传》《孟子》等古籍中均有其记载。然而,鲜有人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时间里,中国人自创的围棋竟然在国际上被日本和韩国所压制,尤其是从1988年围棋世界大赛创办以来,直到90年代末期,中国围棋的表现仍然处于被动局面。
在那时,只有马晓春在1995年获得了两次世界冠军,而日本的选手如武宫正树、赵治勋、大竹英雄等则频频登顶,韩国的曹薰炫和李昌镐更是形成了长期的“二人转”,两人共计夺得了26个世界冠军。与此同时,中国围棋直到2013年,才终于迎来了首个“破局”,实现了首次世界第一。那一年,周睿羊、时越、范廷钰、陈耀烨、芈昱廷、唐韦星等一众顶尖棋手包揽了所有世界大赛的冠军,展示了中国围棋的强大实力,凭借这一系列无可争议的胜利,中国棋手一举登上世界之巅。
2015年,年仅17岁的柯洁横空出世,赢得了个人首个世界冠军,标志着中国围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不仅有锋锐的年轻血液,还具备了更强的整体竞争力。然而,围棋世界在2016年迎来了巨大的变革——人工智能“阿尔法狗”的问世,给围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成为中国围棋崛起道路上的一大波折。
尽管如此,中国围棋并未被击倒。2000年出生的申真谞凭借对AI的刻苦研究,最终在2020年夺得了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并且带领韩国围棋重新在全球围棋舞台上占据了领先地位。随着申真谞的崛起,韩国围棋逐渐压制了中国的优势。在2020至2024年期间,虽然两国在世界冠军数量上的差距波动不大,但韩国依旧占有较大优势。特别是申真谞在农心杯等重要赛事中的连胜纪录,使得中国棋手屡屡感到压力重重。
然而,到了2025年,围棋世界悄然发生了变化。年初,韩国棋手卞相壹以一种令人不齿的方式夺得LG杯冠军,虽然中国围棋协会并未承认其胜利,但这并未影响中国围棋的逐渐崛起。在随后的比赛中,中国棋手表现出色,连续夺得四项世界冠军,其中王星昊、杨楷文、党毅飞等人纷纷登顶,而在11月15日结束的三星杯半决赛中,中国棋手丁浩和廖元赫相继战胜韩国选手,成功会师决赛,并最终以4-2的成绩打破了韩国的主导地位,拿下了2025年的最终胜利。
更令韩国围棋感到羞愧的是,申真谞在这一年开始出现下滑。无论是北海新绎杯、烂柯杯,还是三星杯等一系列比赛中,他的表现均未能如预期般出色,甚至遭遇了不小的失利。他的对手似乎已经找到了应对他的策略,申真谞的棋力逐渐下降,仿佛一度走下了神坛。
随着申真谞的失落,中国围棋再度抬起头来,开始打量周围的对手。在日本,唯有28岁的一力辽还能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而韩国的00后棋手几乎难觅接班人。申真谞的同龄人,26岁的申旻埈,28岁的卞相壹,32岁的朴廷桓,36岁的姜东润和金志锡,都已步入职业生涯的晚期。相反,中国围棋的后继者却层出不穷,丁浩、王星昊、谢科、李维清、廖元赫、屠晓宇等一批00后棋手崭露头角,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尤其是19岁的傅健恒在本届三星杯中闯进8强,预示着中国围棋未来将迎来更多的新星。
世界的变化往往悄然无声,但2025年对于中国围棋而言,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中国围棋不仅重新登顶,而且这次或许能够长期保持这一地位。正如陈毅元帅所言:“国运兴、棋运兴”,中国围棋的崛起或许正预示着国运的回升,接下来的唯一挑战,或许只有中国男足能肩负起同样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