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在双11购物车塞满日用品时,超豪华车市场传来刺耳的降价声,曾让不少人仰望如今玛莎拉蒂正以“骨折价”清库存,最高直降54万元,4折甩卖!
要知道,即便是销量三连跌的保时捷,2024年在华也未出现如此激进的降价,其经销商仅以现车充足、小幅优惠吸引客户。这不禁让人好奇,玛莎拉蒂为何要这般放下身段大幅降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深扒一下!
豪门也搞双11?
玛莎拉蒂此次降价并非个别经销商的偶然行为,从苏州、上海到南京,多地经销商纷纷加入促销行列,降价幅度之大在该品牌历史上实属罕见。
其中Grecale格雷嘉作为玛莎拉蒂2022年推出的中型豪华SUV,官方指导价原本高达65.08-103.88万元,如今报价跌至38.08 万元,较厂商指导价折价42%,已然是沦落到与普通高端合资品牌相近的价格区间,实在是令人唏嘘。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电动版本Grecale Folgore的促销价甚至比燃油车还低。这款由玛莎拉蒂于2024年底推出的首款纯电动SUV,官方指导价达89.88万元。从技术参数看,该车基于400伏电气平台打造,配备105千瓦时电池组,CLTC续航533公里,在豪华电动车阵营中本应有一席之地。然而市场反应冷淡,迫使经销商不得不以不到4折的“骨折价”清仓。
跌落轨迹
曾几何时,玛莎拉蒂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2015-2018年间,玛莎拉蒂几乎成为新兴富裕阶层标配,Ghibli、Levante等车型一度供不应求,街头曝光率持续攀升。当时,这个意大利豪华品牌的市场定位甚至能与保时捷一较高下,成为许多消费者梦寐以求的座驾。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后,玛莎拉蒂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销量一路下滑。到2024年,玛莎拉蒂全球销量已不足1.5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仅1200余辆,与其巅峰时期相比可谓天壤之别。此外,根据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玛莎拉蒂全球销量仅1800辆,同比下降14.3%,净营收也从去年同期的1.95亿欧元下滑至1.88亿欧元。
内忧外患
在车叔看来,玛莎拉蒂在中国市场的溃败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从大环境来看,近几年来疫情、贸易摩擦及经济周期波动抑制了高端消费热情,豪华汽车作为典型的非必需大宗消费,对消费者信心变化极为敏感。当消费者预期转向保守,即便是传统豪华品牌也不得不面对需求萎缩的现实。
其次是行业层面,时下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这一转变的速度和深度远超许多国际品牌的预期。回想2017年玛莎拉蒂在华销量巅峰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2.7%左右,而如今,电动车月度销量已超越传统燃油车。市场格局的颠覆性变化,使固守传统路径的豪华品牌措手不及。
如果说以上因素是外因,那么玛莎拉蒂在品牌管理上的失误则是其困境的内因。
在豪华车市场,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认同至关重要。然而,玛莎拉蒂在中国却逐渐与“微商标配”、“暴发户座驾”等标签捆绑在一起。2017年,部分玛莎拉蒂4S店甚至推出200元一次的微商拍照服务,短期内虽然提升了曝光度,长期却严重损害了品牌的高端形象。这种品牌价值的自我消解并非没有先例,例如2021年劳斯莱斯因邀请风评不佳的网红夫妇推广库里南,引发品牌危机,甚至连王思聪等知名车主都公开表示不满,直言“突然感觉劳斯莱斯很low”。好在劳斯莱斯及时止损,撤下相关内容,避免了品牌形象的进一步受损。
可惜玛莎拉蒂却似乎未能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虽然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曾将玛莎拉蒂的问题归咎于营销传播不力,称“豪华旅行、高品质生活、科技的理念没能传达到位”。然而,从本质上看,玛莎拉蒂的问题远不止于营销,而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维护的系统性失职。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玛莎拉蒂并非毫无作为,例如近两年来,玛莎拉蒂中国区已经三次换帅,频繁的人事调整充分反映了其对现状的不满,但这依旧难掩其战略迷茫和产品短板。如今玛莎拉蒂已然沦落到降价求生的局面,然而4折甩卖虽能清库存,却彻底摧毁了其超豪华品牌根基,就像当年的路虎,降价换销量的代价是永久丧失品牌溢价能力。
车叔总结
35万的玛莎拉蒂,是短期清库的权宜之计,还是品牌降级的开始?对于这一问题,车叔认为,答案更倾向于后者。玛莎拉蒂的坠落不是偶然,它印证了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任何品牌若固守过往荣光,无视市场变革,即便曾站在金字塔尖,也终将被浪潮吞没。这场降价潮,或许只是其被市场边缘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