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阳
没有轰鸣的锅炉,也没有高耸入云的冷凝塔,“藏”在南京江宁开发区内的能碳虚拟电厂是如何运转的?答案藏在数据里。
走进南京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运营大厅,一面硕大的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云平台展示屏映入眼帘。大屏上,园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绿电占比、碳排放量等实时数据不断更新,一旁的动态曲线直观地呈现其碳达峰、碳中和达标数据。
在这里,电厂建在“云”端,数据“跑”出绿色动能,昔日沉睡的数据被挖掘成有价值的 “电量”,实现了多方共赢。
能碳虚拟电厂。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虚拟电厂主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区域内原本分散的分布式光伏、储能设施、可调负荷等资源高效整合,实现精准感知。通过云平台进行分析调控与智能预测,帮助企业节能降碳。”江苏华电江开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军庆介绍。
2024年10月,国家数据局启动了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同年12月,南京江宁开发区管委会携手华电江苏与国电南自共同打造了“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通过打造先进能碳管理系统,让零散资源“化零为整”,实现有效“削峰填谷”。
“虚拟电厂相当于建在云端上的‘大脑’,而公共数据则是它的‘眼睛’。”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季顺国称,过去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手里掌握着大量优质公共数据,却不知道如何使用,而能碳虚拟电厂项目的核心价值,就是让沉睡的公共数据“跑起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账”和“环保账”。
“以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为例,我们为他们接入了云平台的碳账户,采集了近几年能源消费数据和重点环节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能环节,提出了节能优化建议。”南自自动化公司研发中心专业总工纪陵说,经过一连串优化措施,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了用能成本和碳排放。
在能碳虚拟电厂的助力下,今年7月,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获评江宁开发区首批“近零碳工厂”。
工作人员正在实时观测与调控园区内企业能源数据。人民网 李欣阳摄
“以往我们手里的企业节能审查数据只是‘存档材料’,现在通过授权运营给虚拟电厂使用,这些数据变成了区域减碳的‘指挥棒’。”江宁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能源管控常常面临信息获取慢、调峰难等问题,而能碳虚拟电厂的出现,恰恰解决了企业能耗数据分散、政府监管与企业运营数据脱节等痛点。
目前,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已完成系统平台研发,接入了开发区内30个用户侧能源资源典型场景,将促进区域新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0%以上,降低单位新增工业产值碳排放量1%以上。
“以前,我们不知道哪些设备可以参与调峰、能省多少电?自从接入了虚拟电厂,系统自动为我们匹配了3台生产设备参与夜间调峰,大大帮助我们节约了用电成本。”江宁区一家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10月,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成功入选江苏省公共数据“跑起来”场景县(市、区)实践案例名单。
“未来,我们将接入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获取更多跨领域、高价值的公共数据产品,并将与虚拟电厂自采的能源数据进行融合分析,进一步提升负荷预测精度、碳核算能力及综合能源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季顺国说。
随着公共数据的深度赋能与技术创新的持续迭代,这座建在“云”上的电厂将续写能源革新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