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稀土市场上,马来西亚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稀土资源被中国视为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吸引了许多国家重新思考如何多元化其稀土供应来源。这促使不少国家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稀土矿产协议,寻求更多的稀土资源。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希望能像中国一样发展稀土产业,将稀土资源作为地缘政治谈判的筹码。其中,马来西亚在稀土问题上的活跃表现尤为突出。马来西亚贸易工业部部长东姑扎夫鲁曾表示,马来西亚目前探明的稀土储量大约为1610万吨,虽然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中国的4400万吨,但仍然足够让马来西亚跻身世界稀土储量前十名。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2024年马来西亚预计将生产大约130吨稀土产品。尽管这一数字不算太大,但也让马来西亚成为全球十大稀土生产国之一。正因如此,马来西亚看到了发展稀土产业的潜力,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还能提升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规模的限制,马来西亚无法像中国那样实现稀土产业的全产业链国产化。因此,马来西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成为了必然选择。最近,马来西亚资源和环境部代理部长加尼在采访中提到,经过双方的持续沟通,中国已同意支持马来西亚发展稀土产业,并在稀土深加工,特别是稀土元素分离技术方面提供援助。
这个合作项目在近期有了进一步进展。据媒体报道,马来西亚的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计划与中国企业合作,在马来西亚建设一座稀土加工厂。这座工厂将能够同时处理轻稀土和重稀土。
然而,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中国对于这一合作并不完全放心,担心马来西亚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原材料。此外,马来西亚的国际影响力远不足以与美国对抗。从美国与马来西亚签署贸易协议的过程来看,马来西亚一旦受到美国施压,可能难以抵挡。因此,一旦稀土加工厂建成后,如果美国对稀土出口提出限制要求,那么中国的投入可能会被他人利用,成为中方需要考虑的风险。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和日本的接触,也证明了中国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吉隆坡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三国领导人签署了新的关税协议,并与马来西亚签署了一份稀土相关协议,明确表示马来西亚不会对美国的稀土出口设置禁令或配额限制。同一天,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在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时,也表示希望日本能全面参与马来西亚的稀土产业发展,合作内容将包括从上游勘探、开采到中下游精炼和产品生产等多个环节。
这表明,为了推动稀土产业发展,马来西亚几乎欢迎任何国家前来合作。然而,稀土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能够对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马来西亚急于与多方合作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
马来西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与美国签署协议后,东姑扎夫鲁特地强调,马来西亚欢迎其他国家来投资设厂,并承诺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这一姿态的出现,显然是为了安抚中国的担忧。
中方之所以愿意向马来西亚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希望能在马来西亚的稀土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马来西亚引入美日等其他国家合作,这就可能偏离了中国最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