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美国空军抡起“冷战大锤”,砸下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打造750架F-22“猛禽”战斗机,誓要用这款隐形王牌彻底取代F-15,把苏联空军压得抬不起头。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款号称“全球空战最强”的战机,几十年后竟会沦落到只剩一百多架能飞的尴尬境地。
F-22的起点堪称梦幻。蝶形机翼、双发F119矢量发动机、雷达散射截面比一颗弹珠还小……这些技术放在今天依然能唬住不少人。1997年首飞时,美国空军恨不得把“天下无敌”四个字刻在机身上。可偏偏命运弄人,F-22还没大规模量产,苏联先散了架。冷战结束,国会山的老爷们立马变脸:“敌人都没了,造这么多猛禽干啥?”750架的计划被一刀砍到648架,接着又缩水到442架。到了2005年,数字变成225架,最后在2011年生产线关闭时,定格在187架。
可别把战机当成一瓶快消的啤酒似的就能随随便便的花去一大笔的巨款啊,这帮政客的算盘打得可真响啊,可偏偏就忘了战机可不是一瓶快消的啤酒似的就能随随便便的就花去一大笔的巨款的啊。
由出厂就以“娇贵”著称的F-22,其高端的隐身涂层就如同贞女一般,每一次的飞行都需要将其“娇贵”的身躯送进无菌的车间里才能够得以精心的保养,相比之下其维修的工时就直接翻了3倍以上的F-16;而作为其神经的AN/APG-77雷达的研发也一路坎坷,直到如今也始终无法摆脱“成本滚雪球般”的烫手的烫脚的命运,单一的F-22的研发成本就高达3.61亿美元!
可惜它的服役之时,美国已经早已深陷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泥潭般的治安战中,但当面对那些栖居在钻山洞的游击队时,甚至F-22的超音速的巡航能力也都只能“瞎指指”了,不仅如此,反而更让F-35这种“多面手”的“多样性”给抢了个先机。
但真正给F-22致命一击的,是2018年那场飓风。由佛罗里达州的廷德尔空军基地的那一幕可真把人给“掀了个底朝天”!当地的F-22战机均因维修无法及时转移,结果都遭了暴雨的“碎石”般的蹂躏,受损的战机不少。尽管军方一直在“都能修”的口头上打圆场,但其内心的苦涡却也逐渐的暴露了出来,如近日一架歼-11的起落架又一次的频繁故障、更令人担忧的是机身的锈蚀也开始了蔓延的局面。到了2022年,美军干脆摊牌:33架早期版F-22直接送进“飞机坟场”。这样一来六代机的研发也就提上日程了,何不把18亿的“老爷机”升级的钱都砸向六代机呢?
如今的美军机队更是惨淡:平均机龄32岁的战机们集体“养老”,F-22妥善率一度跌破50%。地勤人员吐槽零件申请半年不到货,飞行员抱怨训练时间缩水。一边是歼-20数量突破200架、六代机首飞成功,另一边美军六代机还在PPT阶段蹦跶。焦虑的空军部长梅因克最近公开承认:“我们一半战机飞不起来。”这话听起来像自嘲,实则是对F-22时代的无奈告别。
可谓一出黑色幽默:以冷战的逼出之势将F-22推到了技术的巅峰之上,却最终却败给了预算的算计、天灾人祸和战略的短视。但不管美军如何自我安慰,似乎六代机的确正是以它为“垫脚石”,只不过这块代价实在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