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立秋刚过,全省校园体操教师、教练汇聚铜仁参加9天专项培训,为该项目健康发展“储能充电”。
10月迎来金秋,各市(州)校园、俱乐部的万余名选手在万山活力登场,在汗水与欢笑中收获成长、留存感动,见证体操的青春光芒与无限可能。
10月24日,“奔跑吧·少年”2025年贵州省第六届校园体操大赛在铜仁体育馆开幕。来自全省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及俱乐部的634支队伍10051人齐聚一堂,围绕啦啦操、街舞、基本体操、艺术体操四大项目展开激烈角逐。
本次比赛为期8天,由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教育厅、铜仁市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体操运动发展中心、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铜仁市教育局、万山区人民政府承办,万山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碧江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万山区教育局协办,贵州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支持。
啦啦操竞赛项目为花球自选、爵士自选、0级花球规定、规定花球初级A及初级B,设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校组;街舞竞赛项目为Breaking霹雳舞1V1、齐舞,设校园组和公开组;基本体操竞赛项目为自编集体操成套、等级体操男、女全能,设幼儿组、小学组;艺术体操竞赛包含球操、徒手操、纱巾操、圈操,设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高校组、俱乐部组。
比赛作为贵州省一年一度的大型体操盛宴,不仅为青少年展现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提供了舞台,更是体操项目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体教融合背景下推广普及的生动实践。
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选手们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充满创意的编排点燃全场,引来观众欢呼和掌声。街舞则充满个性表达,选手们用动感节奏飞扬青春、表达态度。
据组委会介绍,这两年大赛参赛人数均上万,覆盖全年龄段青少年,体现了体操在我省校园的受欢迎程度。“从幼儿园萌娃到高校学子,每个人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组织单位、教练、裁判就像‘园丁’一样呵护同学们的梦想。”教练焦义龙认为,比赛的意义和价值是多元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体育中快乐成长,感受项目的力与美。他举例道,项目设置兼顾传统与潮流,既夯实体操基础,又融入街舞等新兴元素,吸引了更多青少年参与。
在候场区,同学们既紧张又激动。“我很想把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啦啦操让我更自信,也学会了坚持。”铜仁市第二中学朱佳慧曾认为啦啦操的动作很难,没有主动去学习。如今,随着阳光体育大课间和比赛的推广,自己着迷于动感的旋律和所迸发的团队凝聚力,“现在文化课和训练平衡得很好,这次比赛目标是冲击好成绩!”
“快乐体育,健康成长”是体操项目从美学表达到活力绽放的理念源泉之一,也是在贵州校园沃土中扎根生长的生动注脚,体教融合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缩影。
“同学和老师通过比赛学会了积极向上、团队协作和相互理解,这种经历比奖牌更珍贵。”贵州师范大学幼儿园郭心怡老师说,孩子带着笑容参赛,这告诉我们体育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人格塑造。
从裁判视角来看,校园体操大赛的持续举办,让选手们在动作规范性、艺术表现力上的进步也呈阶梯式上升,构建了专业赛事与人气校园体育双向赋能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届赛事的整体水平较往届显著提升,选手们以更自信的姿态、更默契的配合在享受比赛。”裁判长陈文英举例说,不少队伍在动作编排和音乐诠释上展现出创新思维,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和地域性,又赋予现代竞技体育新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赛事的积累,体操在贵州的成长之路会更清晰、更明确。
一个比赛,全家出动,多日停留。作为承办地,铜仁市以赛事为契机不仅推动了体操运动发展提质升级,还推动了文体旅融合发展,万余名选手、家长“跟着赛事去旅行”,形成活力满满的体旅消费场景,助力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万山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希望以体操为媒,形成体育赋能城市发展、教育滋养学子成长的格局,未来将通过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构建更健康的青少年体育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