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至24日,一年一度的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农业产业化协作活动在榕举办,福州、南平、宁德、莆田、平潭综合实验区“四市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在他们的互动交流中,记者捕捉到了闽东北农业产业化协作的新动向。
“龙头”带动有力
提升闽东北区域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互补,还需“龙头”来带动。
今年8月,榕企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德寿宁投资建设的项目开工,将建设蛋禽养殖基地,高度集成蛋鸡养殖、育雏育成、饲料生产、鸡蛋产地初加工、冷链物流以及新零售系统。整个项目预计明年6月完工,建成后可年产鸭蛋1.5万吨。
作为“老大哥”,福州立足水产品、果蔬、食用菌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将产业链条向闽东北兄弟市(区)延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除福州外的闽东北地区投资,累计投资超10亿元,覆盖从种养、加工到流通的各个环节。
在省会农业龙头向外辐射的同时,其他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布局投资——
宁德是“中国大黄鱼之都”,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基地。在福州市罗源县,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工厂化大黄鱼养殖项目正在有序施工。该项目计划今年12月完成,建成后预计年产大黄鱼苗5000万尾。
莆田温氏家禽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农户”模式,在南平建瓯市发展养殖户,养殖面积超10万平方米,年上市肉鸡近400万只,上市金额约超1亿元。
产学研用合作深化
产学研用合作,正成为新时代山海农业协作不可缺少的硬招。
过去一年,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莆田分院,加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莆田农业科研攻关和产研合作成果丰硕。今年1月,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首个国家级农业行业标准——猪肚菇测试技术标准获农业农村部颁布,填补了国际空白。
宁德市的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大学合作,突破水产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出大黄鱼预制菜系列产品。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1204.92万元,目前整体通过验收,预计年产预制菜25吨,年产值可达750万元。
平潭会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建立甘薯、花生、胡萝卜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有效推动实验区甘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已经建立甘薯、花生、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示范片点5个、展示新品种40个次,示范面积800亩。
农产品展销出新
兄弟搭台,一起唱戏。一年来,在各地政府主办的农展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交流展示平台,常能见到兄弟城市的身影。
第四届福州茶叶交易会今年9月举行期间,福州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南平、宁德等兄弟城市的茶企参展并展出武夷岩茶、正山小种、政和白茶、建阳小白茶、邵武碎铜茶、福鼎白茶等当家品种。
记者注意到,在政府主导的活动之外,“四市一区”农业产业展销合作呈现新意,变得更加市场化。
打造物理空间,南平武夷山市与福州定有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三坊七巷共同经营武夷山“茶空间”,展示和售卖武夷山农特产品,将南平好物带入福州。浦城县在浦城、福州两地商超设立“山海协作专馆”,推介两地农产品。
搭上销售“顺风车”,莆田的方家铺子与宁德的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生产银耳汤和银耳羹,依托方家铺子的销售渠道,年采购量约20万件,交易金额预计约650万元,凸显双方在银耳产品产业链上的深度合作与共赢前景。
成立合资公司,宁德的古田县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州的福建省宏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公司,主要负责银耳多糖相关产品的销售。2024年合资公司银耳多糖产品销售额约1亿元,今年截至9月销售额已超9000万元。(记者 冯雪珠 通讯员 陈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