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潮此起彼伏。
10月21日,中邮保险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沪港通从港股二级市场买入中国通号H股股票,持股比例增至5.17%。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及举牌线。
至此,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年内已有24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合计举牌次数达32次,追平过去四年——2021年(1次)、2022年(5次)、2023年(6次)、2024年(20次)举牌次数的总和。
斥资1445万港元
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是指保险公司持有或者与其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以及之后每增持5%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3日内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的行为。
根据公告,参与上述举牌交易前,中邮保险直接持有中国通号H股股票9777.7万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为4.9663%。10月14日,中邮保险买入中国通号H股股票399.5万股,直接持有中国通号H股股票1.01772亿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为5.1692%。
港交所股权披露信息显示,中邮保险此番增持中国通号H股,每股作价3.6173港元,共计耗资1445.11万港元。
以交易日中国通号港股收盘价和当日日终港元对人民币汇率为基准,中邮保险持有中国通号股票的账面余额约为3.37亿元,占该公司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0.049%,符合监管要求。
在管理方式上,中邮保险将本次投资纳入权益类投资管理。受托管理人中邮保险资管将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市场后续反应,不排除在后期继续追加投资的可能。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国通号成立于2010年12月,是以轨道交通控制技术为特色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也是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
2015年8月,中国通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当年港股第四大IPO;2019年7月,中国通号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个中央企业和A+H股公司。
业绩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通号实现营业收入146.65亿元,同比增长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增长1.34%;基本每股收益0.15元。
从举牌方来看,中邮保险是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寿险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为326.43亿元,2009年9月正式挂牌开业。
2025年上半年,中邮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80.72亿元,同比增长12.07%;净利润51.77亿元,同比下滑9.01%。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8.57%、194.59%。
偏爱高息股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中邮保险年内第三次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此前,该公司分别于今年5月、7月举牌东航物流A股股票、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
“2025年整个股票市场的机会显著大于过去两三年。”在今年2月的媒体座谈会上,中邮保险资管总经理张戬表示,公司将逐渐增加波动性较大的股票配置,期望获得更多超额收益。
从行业整体来看,中邮保险只是险资举牌热情高涨的一个缩影。记者梳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公告发现,截至10月22日,平安人寿、长城人寿等险企已合计披露32次举牌公告,创近年新高,仅次于2015年的62次。
“2024年以来,保险业开启新一轮举牌潮。”华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李健指出,作为2015年以来的第三次险资举牌潮,本轮举牌潮的驱动因素或主要来自险资增配高息股的需求,保险公司希望通过提升股息收入来增加现金收益。
从举牌标的来看,银行股最受险资青睐,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等均获得来自险资的增持;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能源类公司同样是险资关注的重点,且大部分被举牌上市公司为港股标的。
此外,不乏险资巨头举牌同业。今年8月,中国平安先后耗资5583.87万港元、2.13亿港元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14万股、中国人寿H股950万股,持股比例均升至5.04%。
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负责人孔祥指出,保险公司通过举牌上市公司能够实现一定的会计利润平滑,降低权益工具投资的投资收益波动。但举牌也要求险企具有战略性产业眼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视角相结合。“我们预计,险企将进一步增持具有高分红、高资本增值潜力、高ROE(净资产收益率)属性的上市企业,匹配保险行业资产端长期、稳定的需求”。
记者王莹
文字编辑姚惠
版面编辑佘诗婕
—— / 好文推荐 / ——
10月如何持仓布局?
茅台上线即时配送
美国信贷市场的“过热”担忧
阿根廷总统面临重大考验
知名基金经理相继卸任高管
“金九”卖车榜来了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