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中国围棋协会的一纸新规,让韩国棋坛瞬间陷入寂静。 男子围甲联赛全面禁止外援参赛,仅对港澳台棋手开放。
这意味着,连续多年在中国围甲“淘金”的申真谞、朴廷桓等韩国顶尖棋手,彻底失去了这个全球最高水平的围棋联赛舞台。 韩国棋院官网连夜翻译新规,还配上了申真谞与柯洁的经典对局图,网友调侃这是“最后的倔强”。
这场变革的导火索,要追溯到2025年1月23日的第29届LG杯决赛。 中国棋手柯洁在关键对局中因韩国裁判多次争议判罚选择退赛,最终韩国棋手卞相壹“零胜夺冠”。 这场被中国棋迷称为“围棋史上最黑暗时刻”的事件,激化了中韩围棋界的矛盾。
中国围棋协会在1月25日内部通知各队暂停外援引进,经过数月考量,于4月28日正式发布“禁援令”。 韩国棋院不仅未公开道歉,甚至计划将LG杯中国队的7个参赛名额分配给欧美及东南亚棋手,进一步加剧了对抗。
禁援令对韩国棋手的经济打击立竿见影。 2024赛季围甲中,8名外援有7名来自韩国,申真谞以15战全胜的惊人战绩助力杭州队夺冠,单赛季收入超过150万元人民币。 朴廷桓胜率高达81%,卞相壹单赛季收入94万元,占其年收入33%。
禁令直接影响约20名韩国一线棋手,预计年损失超过1000万元。 对申真谞而言,收入可能面临腰斩。
但经济损失只是表面问题。 申真谞真正依赖的是围甲的高强度对抗环境。 韩国国内联赛无论在比赛强度、赛制密度还是整体竞争环境上,都难以与中国围甲相比。
申真谞以往每年在围甲中要与十几位中国顶尖棋手进行面棋交锋,这种持续的高压对抗对其维持“世界第一人”的巅峰手感至关重要。 失去这个平台,意味着他失去了最重要的实战练兵场。
危机在于申真谞的AI依赖症。 这位被誉为“申工智能”的棋手,每日进行长达5小时的AI训练,年对弈量达2000盘。
与普通棋手使用的免费AI不同,申真谞所用的AI是私人定制收费版本,能够通过对棋谱的全面复盘,分析对手在对弈时的真实情绪变化和用时习惯等深度数据。 围甲的面棋对决为他提供了大量高质量棋谱,而禁援令直接切断了这一关键数据来源。
2025年10月15日的第三届衢州烂柯杯决赛,暴露了申真谞的困境。 中国棋手党毅飞在决胜局中刻意将棋局导向复杂局面,不让申真谞依赖AI背谱。
战术立竿见影,申真谞在比赛中出现注意力涣散、计算速度放缓的问题,最终以1-2落败。 这场比赛揭示了禁援令的连锁反应:失去与中国高手的面棋交锋,申真谞在未知局面下的应对能力明显下降。
韩国棋手的团队劣势同样凸显。 烂柯杯期间,芈昱廷、丁浩等中国棋手组成研究小组为党毅飞提供支持,而韩国方面仅有申旻埈一人陪同申真谞。 这种集体作战与孤军奋战的对比,在番棋赛中成为致命差距。 申真谞每步棋都承受着国家荣誉的重量,而中国棋手可以轮番研究对手战术。
禁援令也改写了中韩围棋的交流模式。 自2001年围甲引入外援以来,李昌镐、李世石等韩国棋手曾作为“陪练”助力中国棋手成长。 如今,外援角色已从“陪练”变为“反噬”。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直言:“再不让年轻人练级,中国围棋要断代了! ”协会随后推出新规,将围甲参赛队伍扩至16支,取消主将制和快棋赛,全力培养00后新秀。
韩国棋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棋迷列举其三大问题:过度商业化导致20秒快棋盛行,剥夺了棋手深度计算时间;规则争议频发;青训体系落后,难以应对中国天才棋手的井喷式涌现。 与中国每年培养大量职业棋手相比,韩国棋院每年培养的职业棋手不足30人,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
申真谞的近期表现加剧了韩国棋界的焦虑。 从北海新绎杯94手脆败给中国老将檀啸,到麦馨杯、LG杯、三星杯接连失利,他的25连胜纪录被终结后状态持续下滑。 棋迷观察到他在异地作战时下棋“总是做出奇怪的动作”,注意力难以集中。 这种体力与精力的双重消耗,在禁援令实施后愈发明显。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