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泛洲际冰壶锦标赛中国队提前放弃,4-10输给加拿大
一场在美国明尼苏达维吉尼亚的较量,中国男队碰上了老对手加拿大,一开局就没什么好脸色看。
比赛刚开始气氛有点紧绷,两边都挺小心。中国这边先手,加拿大的一垒掷得不太理想,本来想打甩结果也没整出啥名堂。几轮下来,对面只能先拿下1分。
到第二局,加拿大抢着先手,中区摆位扎实,两边拼起来明显更凶了。这时候中国队一垒和二垒状态还不错,把压力卸给四垒徐晓明。但三垒那一下子处理红壶时动作拖泥带水,让机会溜走了。
随后加拿大直接来了个漂亮传击,还加码一个双飞,这种打法真是让人服气。等双方进入四垒关键环节,中国留出了偷分空间。徐晓明最后那球力量差了一点,本来有希望多拿两分,但最终还是被加拿大再偷1分,中国0-2落后,只能继续保留后手权利。
第三局又是一堆复杂操作,不过这次终于轮到中国占便宜。虽然前头连吃两个双飞,看着要崩盘,好在抓住一次进攻良机,徐晓明沉稳收尾,顺利扳回2分,总算把比分拉平。
第四局又起波澜,中国本来三区占位做得还行,可惜三垒犯错,搞得四垒徐晓明不得不冒险硬拼。不敢赌大,他选择保守避掉3分风险,只丢2分,这样比分变成2-4,又被压制住了火候。
第五局理论上应该冲一波,但中国后手优势用出来就是干净利索的“三飞”,只可惜防线顶不过去,被迫放弃直接取1,而是选择保下自己下一局还能掌控主动权。半场结束照旧落后,没有翻身迹象。
第六局回来依然艰难,对方不给任何轻松机会,中国勉强挤出1分,也算没有白忙活一阵子。不过第七局彻底塌陷,自家失误叠加对面雅各布斯表现稳定,加拿大趁势豪取3分。这一下天平完全倾斜到了北美人那头——比分已经来到3-7,说句不好听的话基本宣判死刑了。
第八局形势其实早就定型,加拿大领先太多,不再浪费力气玩什么套路,占位都懒得布置,就靠整体实力摁死节奏。一番折腾下来只让中国捞回1分,还剩4-7悬念越来越小;转眼进到第九局,再爆失误送礼盒,对面再灌入3颗重锤,这下谁都知道结尾在哪儿了——提前认输、终场4比10挂零蛋,无缘首胜离开赛道没人意外。
说到底这种尴尬情况并不是一天造成。今年世锦赛的时候两队碰过,那会儿输了个2比11,比今天还惨些。当时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咱们能赢冠军苏格兰,就是啃不动这个“克星”加拿大。他们打法确实针对性很足,每一步像算盘珠一样精准推演出来,让你一点空隙都找不到突破口。从过程来看,其实第四局那个决定很关键。本可以搏命试试,却因为信心不足偏向安全牌,到头来反倒被牵着鼻子走。如果打击能力稍微硬朗一些,大概不会这么缩着过每一个关卡吧?
本届赛事还有点特殊味道,因为今年改革之后,这是泛洲际锦标赛最后一次举办。“卫冕冠军”身份背后的包袱显而易见——去年风光,现在却怎么也憋不出来新花样,更别提晋级门票只有前四才有资格,有劲使不上全写在脸上。据说此次名单调整也是无奈之举,比如二垒王智宇跑去混双助阵,其余成员配置没大改:四垒徐晓明、三垒费学清、二垒李智超、一垒许静韬,还有替补杨博昊,全员熟脸但化学反应始终欠缺意思,总感觉少那么股狠劲儿和默契感。有观众调侃,“换汤没换药”,其实话糙理也糙,就是这个味儿!
说到底临近冬奥周期,各国派出的都是最强班底,你弱一点别人立马踩你脖子上踹两脚。这年头指望运气或者躲猫猫战术根本行不通,要么正面对刚,要么原地画圈自娱自乐罢了。而且现场看比赛的人不少都是奔着刺激来的,一看到我们自己人该冒险时怂一拍,就忍不住叹口气:“哥几个,是不是该豁出去啊?”
如果单从技术层面拆解,其实最大短板还是击打能力偏软,经常出现防守漏人或攻击畏首畏尾的情景,让所有排兵布阵全成鸡肋。“能赢苏格兰却总栽在同一家伙身上”,这样循环往复多少让支持者觉得窝囊。今年新的规则变化又逼紧大家神经,如果不能及时破茧,很可能连参加世界大舞台的资格都会泡汤。不管怎样,希望接下来几轮不要把脑袋闷进裤裆里,该亮剑的时候别犹豫,多拼一点哪怕多流汗,否则主场屏幕前坐满粉丝,也是白瞎这一腔热血和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