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福建公立医院出院患者、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三。
记者获悉,目前全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4/10万、1.71‰、2.84‰,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5万个、医疗机构床位24.89万张,33.82万名卫技人员年提供超3.2亿人次诊疗服务、710多万人次住院服务。
福建省陆续实施了一批医疗机构暖心服务行动,免陪照护、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先诊疗后付费”等改革广受好评;公立医院出院患者、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
5年来,福建省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构建:围绕“大病不出省”,福建省在福州、厦门、泉州建设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南平等其他设区市建设1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设区市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队”“省队”的优质医疗资源。
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福建省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加强市域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县域医学检验等“六大中心”的基层辐射率达到90%。目前,县(市)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其中74.55%达到推荐标准,也就是相当于三级医院的水平。
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福建省实施薄弱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目前,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8.63%,比2020年提升2.37个百分点。2024年国家组织开展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综合评价中,福建省排名全国第五。
数字化便民医疗服务得到广泛应用。福建省依托闽政通App设立“就医购药”专区,整合医疗、医保、医药等便民服务;建成省市两级影像云平台,接入219家公立医院,支持影像共享调阅,累计调阅14.16万人次;建设全省互联网医院统一入口,上线60家互联网医院,累计为群众提供66.7万人次互联网医疗服务;牵头推广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上线人口死亡医学证明管理系统,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目前,省立、附一、协和、省妇幼等4家省属医院正在开展智慧医院建设试点,以群众“可感可及”为出发点,打通群众看病就医堵点。(记者 朱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