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认真跑步的朋友,无论他/她是资深跑者还是刚入门的新手,你大概率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且愈发明显的特质——犟。
这种“犟”,不是无理取闹的固执,而是一种融入骨血里的执拗。它具体表现在:
所以,跑步的人,为啥最终都活成了别人眼中的“犟种”?
答案或许在于:跑步,是一场极度诚实的“自虐式”修行。
它不像团队运动,可以有队友的掩护和鼓励;也不像健身房力量训练,可以随时调整重量。当你踏上跑道或公路,你就是一个人在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你的懒惰、你的极限、你的退缩,在跑步过程中会被无限放大。而“犟”,就是跑者对抗这一切的武器。
这种“犟”,是对抗舒适区本能的“逆鳞”。 人的天性就是追求舒适,逃避痛苦。而跑步,从第一步开始就是在违背这一天性。从跑1公里就气喘吁吁,到能轻松完成半马、全马,这中间是无数次与“算了,今天不跑了”的念头搏斗后取得的胜利。每一次战胜想停下来的冲动,大脑都会记下一功:“看,你又变强了一点。”这种正向反馈,会让人爱上这种“对抗自我”的感觉,从而变得越来越“犟”。
这种“犟”,是掌控感的来源。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太多事情我们无法掌控。但跑步不同。今天跑多少、跑多快,完全由自己决定。每一次PB,都是对自己努力最直接、最不容置疑的回报。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掌控感,是会上瘾的。为了这份成瘾的“确定感”,他们愿意付出汗水,变得“犟”不可摧。
这种“犟”,是与自己对话的唯一方式。 在急促的呼吸和心跳声中,外界的喧嚣被过滤了。你的脑海里可能一片空白,也可能思绪万千。你会复盘生活,会思考难题,会原谅过去,也会规划未来。这段独处的时间,是跑者给自己的精神按摩。为了守护这片刻的宁静与自由,他们宁愿“犟”着拒绝一次饭局,少看一集电视剧。
说到底,跑步者的“犟”,是一种向内生长的力量。他们不是要跟世界过不去,而是通过一种看似极端的方式,在不断地自我挑战和自我对话中,确认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他们犟着早起,是为了拥抱城市苏醒前的宁静;他们犟着冲刺,是为了体验突破极限后的狂喜;他们犟着日复一日,是为了在平凡的生活中,为自己加冕一份不平凡的坚持。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那个在烈日下或寒风中奔跑的“犟种”朋友,请不要再用同情或不解的眼光看待他们。你看到的或许是孤独和辛苦,但他们内心正上演着一部波澜壮阔的个人史诗。
如果可以,请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干脆递上一瓶功能饮料。因为这群可爱的“犟种”,他们犟起来的模样,正是生命最鲜活、最不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