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地、前冲、飞起、转身……郑好好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开始总结不足。2024年,年仅11岁的郑好好以奥运选手的身份参加巴黎奥运会的滑板碗池比赛,成为中国代表团中年纪最小的运动员。作为在惠州成长起来的滑板运动员,她已成为惠州滑板运动的“代言人”。
羊城晚报:您是怎么接触到滑板的?
郑好好:我从小就挺大胆的,7岁那年,在朋友的邀请下,我首次踩上滑板,感受到那种突破边界的快乐,觉得挺好玩,很新奇。7岁生日时,我就央求父母买一块滑板作为生日礼物,这是我的第一块滑板。
羊城晚报:训练是枯燥的,您是怎么调节的?
郑好好:任何运动,当跨过“职业”门槛后,枯燥、疲惫都是长时间训练里的基调。我觉得在运动中,心态很重要,每练成一个”新招“后,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有时某个招总是练不好,失落懊恼是难免的。我会不断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已经坚持了这么久。沉下心来。再多练几次,甚至几十次,慢慢就找到感觉了。“
羊城晚报:运动员比赛时,难免会紧张,您是怎么调节的?
郑好好:我没有把滑板当过一项任务,就是想着要玩到哪一步,比如要攻克一个大招,就想着要玩到大招练成的那一步。
羊城晚报:那滑板对您来讲是怎样的存在?
郑好好:滑板运动在我眼中,代表了“酷”和“快乐”。正是因为滑板,后来她交到了许多朋友。如今,这些朋友遍布世界各地,有些甚至已是国际明星选手。我觉得它带给了我很多东西。
羊城晚报:十五运会在家门口举办,您有什么期待?
郑好好:在家门口参赛,机会难得,我既激动又紧张。我也会在总结以往比赛经验的基础上,精进滑板动作要领,多练大招。比如在滑板转身等动作,争取在比赛做出漂亮的动作,希望能够拿到奖牌。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