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各项试验工作稳步推进,中国海军很快就要迎来第三艘航空母舰。无论是舰载机性能还是航母建造工艺,中国现在已经能与美国相提并论,差距更多体现在规模而非技术本身。尽管能造出像福建舰这样的世界级航母,但早年在中文军事论坛上,航空母舰曾经是争议焦点:有人认为随着技术发展,航母会像战列舰一样走向历史,成为昂贵而落伍的武器。巴以冲突和也门局势里,美军装备精良的航母打击群并未彻底压制非正规武装,这也让一些人对航母的实用性抱疑。既然中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为什么还要继续发展航母呢?
先说航空母舰在军事体系中的地位。航母是后来者——许多主战装备比它出现得更早:战斗机、坦克、驱逐舰、潜艇这些平台都有更久的服役历史。然而一旦登场,航母就迅速成为海上力量的核心,在二战中主导了海战的格局,使战列舰逐渐式微,巡洋舰和驱逐舰更多承担了辅助角色。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航母舰队,掌控远洋制海权;冷战时期,苏联把如何对抗美国航母战斗群视为重点投入方向。冷战结束后,美国航母仍是影响他国主权与地区局势的重要力量——从台湾海峡到南海、钓鱼岛争端,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都可能发挥军事威慑,迫使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反航母能力。
有趣的是,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在建立起有效反航母体系之后,都开始发展本国航母。苏联在解体前就已开工建造采用核动力并配备弹射器的航母;中国则发展出了像福建舰这样装备电磁弹射、搭载隐身舰载机的新型航母。把航母当“敌人”打击对象的同时,发展航母本身反而成了一种战略选择。
回顾苏联的反航母思路:他们构建了复杂的持续监视与立体打击体系。苏联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大型水面舰艇和远程轰炸机都配备了射程远、速度快的重型反舰导弹,射程通常超过五百公里,能在美军舰载防空体系外实施打击。即便是在美军宙斯盾体系普及之后,面对苏联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群也难以全身而退。但苏联的战法有明显弊端:那是一种“以伤换伤”的打法——虽然可以重创美国航母战斗群,但苏联的攻击编队自己也会遭受严重损失。换言之,这种战术在数量上难以和美国长期对抗:美国长期维持十余支航母战斗群,并有充足造船能力快速补充损失;而苏联体量有限的大型平台,经过几场激烈交锋后就可能消耗殆尽。
因此,苏联后期发展航母时,把它们放在更复杂编队体系里,作用侧重于保护和延伸己方打击、防御能力。航母通过放飞舰载机扩大防御半径、压制敌方舰载机,从而提高巡洋舰、潜艇和轰炸机的生存率。苏联的航母常被称作“载机巡洋舰”,并非空喊口号——它们既承担放飞舰载机的任务,也携带了大量反舰火力,服务于整个编队的需要。
对比来看,美苏两国发展航母的出发点有明显差异:美国构建的是以航母为核心的攻防体系,舰载机既能制空也能对地对海实施远程打击;围绕航母的驱逐舰、巡洋舰主要职责是保护航母。苏联则把航母作为编队的一个部分,定位更偏防御与支援。
中国的发展路线既不同于苏联,也不完全照搬美国。冷战结束后,尤其在21世纪初,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所谓“航母杀手”式武器:如配备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驱逐舰、基洛级潜艇、反舰导弹快艇、以及部分战斗机等,民间舆论一度将这些武器视作能对抗美军航母的利器。但现实检验表明,单靠这些平台很难在没有巨大代价的情况下彻底摧毁美国航母战斗群。真正能让中国具备对美航母造成严重威胁的,是一系列系统性武器的服役与联合作战能力的形成:辽宁舰投入运营、轰-6K远程打击能力、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以及052D、055级驱逐舰等形成了海、陆、空的立体反航母打击网。在这样的体系里,中国在第一岛链内对美航母的威胁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东风-21D这类弹道反舰武器,使得传统以拦截巡航导弹为主的美军防空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技术进步与新型武器服役,中国的反航母能力继续扩大,覆盖甚至延伸到第二岛链范围。解放军近年的演习也显示出对岛链防御与封锁反制能力的提升,令美军航母在一些区域行动更为谨慎。
但即便反航母武器很强,中国仍然需要航母,原因有三点:第一,岸基反舰力量的射程与持续性存在限制。美国航母若选择在第二岛链外围活动,依靠远洋补给和机动,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生存概率,从而影响中国的海上安全与运输线;一旦美军把重心转向封锁重要海上通道(如马六甲、霍尔木兹),岸基火力并不总能有效应对。第二,航母本身是海上移动的空中作战基地,能把预警机、反潜机、电子战机等投送到远离岸基的海域,与驱逐舰、护卫舰协同作战,显著提升单舰(例如055型驱逐舰)在远洋环境下的生存与打击能力。第三,在和平时期,航母战斗群还是国家实力与外交影响力的象征——舰队巡航能直接保护海外利益、震慑潜在对手、并在危机中比单纯的外交抗议更具威慑力。即便是国力相对较小的国家,也常用航母或航母级力量来展示存在感,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巡航就是一个例子。
综上,福建舰这样的航母既服务于实战需要,也承担着政治与战略影响力的双重角色。它一方面能配合中国海军的远洋驱逐舰群、提升联合作战的指挥与预警能力;另一方面作为舰队的攻防核心,舰载机既能执行制空任务,也能对远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换句话说,航母不是简单的“过时玩意儿”,而是海权竞争中不可或缺的移动空中基地和战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