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是汉代贵族的顶级丧葬服饰,堪称奢华的象征。这种衣服由金丝和玉石交织而成,宛如一件精致的人形匣子,外形既光彩夺目,又象征着永恒的生命。然而,在盗墓者眼中,这些美丽的玉石几乎没有价值,他们只对金丝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
汉代的玉衣,也叫“玉匣”,有学者认为“玉匣”这个名字更能准确描述它的功能。它就像一副甲片一样,将尸体完整地包裹其中,与外界隔绝。这个名称比“玉衣”更形象,能更好地表达其“封存”尸体的作用。
在古代汉人眼中,玉器有着特别的意义,它被认为能够通神,还能使人不朽。因此,玉衣下面通常会有“九窍塞”,这是为了防止尸体的精气外泄。可以说,玉衣和九窍塞是“双重保险”——玉衣保护尸体的外部,而九窍塞则从内部确保尸体不容易腐化。《抱朴子》中提到:“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玉石的重视,不仅仅是出于装饰,更有着让尸体保持不朽的深远意义。
玉衣的外层金缕,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尝试,旨在将人的脆弱身体转化为坚硬的“玉体”,以期实现生命的永恒。正如《后汉书·刘盆子传》中所说:“凡贼所发,有玉匣敛者率皆如生。”这里的意思是,玉匣能够让尸体保持如同生前一般的状态。尽管如此,盗墓者并不在乎这些深奥的意义,他们眼中最吸引人的,往往是金丝的闪耀,而非玉石本身。
以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为例,这个墓被认为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墓,其中出土的金缕玉衣具有很多全国之最。然而,在盗墓者眼中,无论墓主是谁,金子才是他们的重点。专家在墓道的塞石上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玉片,部分玉片上还缠绕着金丝,这使人不禁担心墓主人是否已经遭到盗墓贼的破坏。
后来,确实在墓门附近发现了玉片的残骸,这些玉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半月形等各种形状,散落在地上,甚至被盗墓贼踩在脚下,似乎丝毫不觉得这些玉片有任何价值。这些原本应该安放在棺椁中的玉衣,居然出现在了墓门口。或许是盗墓者觉得墓内光线过暗,所以才将玉衣拖到外面,将玉片一片片拆开,抽走上面的金丝。
经过专家们的修复,光是修复金缕玉衣所用的金丝,就重达1576克。以如今的金价计算,这些金丝的价值高达87万多元。问题是,为什么盗墓贼会只抽取金丝,而对玉片毫不在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玉衣是古代贵族专用的丧葬用品,每一具玉衣都是限量版,容易追踪其来源。如果盗墓贼将整套玉衣带走,很可能很快就会被发现。因此,拆散玉衣出售的风险极大,而金丝相对而言更容易变现。
其次,玉片虽然珍贵,但它们的尺寸小,最大的也不到9平方厘米,最小的甚至只有1平方厘米,且有些玉片上有几个孔洞,难以用作其他用途。而且即使是上好的和田玉,这些小玉片也很难再加工成其他物品,因此对于盗墓贼来说,它们的实际价值远不及金丝。
最后,黄金不仅容易携带,而且容易变现。黄金自古以来就是硬通货,价值稳定,且盗洞较小,带走大量玉片显得相当麻烦。与其费力地携带玉片,还不如抽取金丝,一熔化就能直接出售,既方便又不易被追查。
那么,如果古代盗墓贼真的盗走了一具金缕玉衣,他们是否会找到当时的王爷,拿着金缕玉衣去兜售呢?或许,他们心里早已知道,真正有价值的,永远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