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鼓楼区以党建为引领,于2025年6月成立人工智能产业链党委,以“党建强链共同体”计划为抓手,打造“红联智链 聚势赋能”党建品牌,开展五个“联”行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面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目前,鼓楼区已聚集60多家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形成涵盖AI(人工智能)芯片、超算(智算)中心、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AI+政务、教育、医疗等多领域、较完整的产业链。
三级联动 筑牢发展根基
鼓楼区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分散的企业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构建“党建强链共同体”,以强有力的组织力解决了产业链条分散、协同不足的问题,为后续精准赋能奠定坚实基础。
三级架构强组织。按照“产业关联、地域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成立人工智能产业链党委,创新构建“区委两新工委—产业链党委—链上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由鼓楼区大数据服务中心主任担任产业链党委书记,统筹协调工作;吸纳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重点企业等5家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委委员,强化党组织领导力量;有效串联60多家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实现组织覆盖与产业覆盖同步。
多元共建聚合力。采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属地党委整合、行业协会串联”的模式,产业链党委打破地域、企业界限,高效整合分散资源,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委员会和产业联盟,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梯度生态,打造“红联智链 聚势赋能”党建品牌。
示范引领树标杆。以红色纽带驱动链主企业示范,以争创“党建强链示范点”为抓手,培育一批党建与产业融合的典型。如,福建帝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新“三融三聚”党建工作法,以“党建红”赋能“科技蓝”的案例被《福建支部生活》报道,为新兴领域党建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五联协同 激活链上动能
人工智能产业链党委以“联”为关键抓手,推出五个“联”行动,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资源短缺、场景不足、生态薄弱、对接不畅、人才匮乏等核心痛点,提升产业链的整体创新活力、应用转化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资源赋能联享。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组建专业运营团队,整合科大讯飞、华为等开放平台资源,助力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场景应用联孵。通过提供数据、算法、模型等服务,孵化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目前,111项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入选福建省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横向占比超过59%,位列全省各县(市)区首位,加速了AI技术在政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国产生态联建。围绕人工智能国产化全产业链条,构建完备的算法适配测评服务体系,引入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开放资源平台,推动国产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成果展示联办。已举办10期“智汇对谈”等中大型生态活动,完成108场调研参观接待工作,累计接待人数达4000人次,全面展示和推介企业的技术成果和产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对辖区内的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撮合”,通过高效链接人才、项目与资本,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成长。
人才培养联育。建立“链上人才共同体”,成立产业人才驿站,引入高级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认证课程,培训近200名人工智能技术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定向培育人才,如福晶科技与同济大学签订合作培养协议,瑞芯微与福州大学建立订单制培养模式,汇川物联网与西北大学联合培育物联网人才;支持人才认定,28名人才获评市“数字工匠”,壮大“复合型”人才队伍。
多维支撑 厚植生态沃土
鼓楼区持续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路径和方法,着力构建涵盖载体、政策、金融、项目等关键要素的综合性产业生态,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壮大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厚植沃土。
系列政策护航。出台《鼓楼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678”工作举措,即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等6项重点工作、开展补链加速行动等7项加速行动、出台产业集聚发展等8条重点扶持政策;制定《鼓楼区支持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五条措施》,积极融入“好年华 聚福州”智汇鼓楼“1+1+ N”人才政策体系;组建由张钹院士等27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专家组成的鼓楼区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专家组,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空间载体支撑。打造“一中心两片区”总面积达40.98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产业空间载体,引进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河图福建联合创新中心(场景示范点)、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鼓楼区产学交流中心三大核心平台。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已举办活动50多场次、服务近2000人次,构建起“技术赋能—生态协同—产业升级”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精准强链补链。摸清家底、绘制图谱,分析梳理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景画像;坚持招大引强、补链延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精准招商,引育了鑫图光电、睿创光电、算能科技、数秦科技、中飞航空、神旅科技、麒麟信安、火星盒科技等31个产业链项目。
资金扶持浇灌。出台《福州市鼓楼区人工智能产业算力服务补贴实施细则》,区级财政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用好朱紫坊基金港等优质平台,引导私募基金投向人工智能领域;常态化开展“银行行长问诊”“金融全链条扶持”等主题活动,助力企业融资超100亿元;支持企业申请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申报储备人工智能领域政策性金融工具60家企业共69个项目,总投资约210亿元。
以组织力提升凝聚力,以精准服务激发创新力,以综合生态保障竞争力,鼓楼区探索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从“集聚发展”向“集群跃升”迈进。未来,鼓楼区将持续深化“红联智链 聚势赋能”党建品牌建设,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鼓楼经验”。(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游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