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却因为这份“不靠谱”成了无数网友心中的明星人物。局座张召忠,作为中国海军少将,除了这个职务,还兼任着一个特殊的角色——“战略忽悠局局长”。这个听起来有些戏谑的职位,实际上承担着一个关键任务:通过不断唱衰自己的力量,再夸大对手的强大,从而使对方放松警惕,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张召忠的“忽悠”风格早已声名远扬。最初,他以一些夸张甚至荒诞的言论吸引眼球——比如鸽群撞战机,海带缠潜艇等,这些听起来不靠谱的话,虽荒谬,却都有一定的依据和实际案例支持。但让他一战成名的,还是2009年他关于美国F-22战斗机的言论。当时中国正在研制歼-20战机,外界对其寄予厚望,大家都在关注F-22是否会成为中国发展的阻力。张召忠一口否认:“没有,不可能,技术达不到”。他的这番话让许多人将他视为“打击士气的负面人物”,然而,几年后,歼-20正式亮相,才让大家意识到,张召忠当时其实是在“忽悠”,故意让外界对中国的战斗机保持低调关注,从而给研发团队创造了更加安静的环境。
身高1米81的张召忠,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着极高的辨识度。这位年过六十的海军少将身份不简单,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教授,又是中央电视台的军事评论员,长期在公众面前活跃。40多年军旅生涯和20多年的电视亮相,让他在军迷和大众中积累了大批粉丝,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招致了大量反对者,形成了“忠蜜”和“忠黑”两派。正因为有争议,他的知名度反而不断攀升,似乎从不被这些质疑困扰,继续忙碌于讲座、电视节目录制以及著作的发布,享受着粉丝们的欢呼与追捧。
然而,张召忠绝非是“半吊子专家”。1952年出生的他,早年便受到爱国父亲的影响,立志要为国家效力。1970年,他从燕山工农兵学校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海军的一员。由于表现突出,他被送往北大语言系进修,成功掌握了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后来,他还曾前往伊拉克担任翻译,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回国后,他深耕军事领域,发表了大量专业文章,并在40岁时被央视邀请成为《军事天地》的特约评论员。张召忠的军事专业素养和眼光绝对过硬,但他总喜欢做出一些与常规思维不同的发言。
最初让人觉得他“不靠谱”的,是他对歼-20的评价。那时中国正在研发第四代战机,国内外都在期待这款顶尖装备的诞生,然而张召忠却在节目中泼了一盆冷水:“歼-20不过是歼-10的改良版,军事研发需要时间,大家别抱太大希望。”这番话一出,许多人开始质疑他是否了解军事,甚至批评他打击国人信心。但两年后,歼-20正式亮相,大家才意识到张召忠所谓的“改良版”其实是在低调处理这项技术,为科研团队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忽悠局局长”的绰号也由此传开。
张召忠的“不靠谱”言论并不仅限于歼-20。他曾在2013年回应主持人关于“美国潜艇进黄海怎么办”的提问时说:“不用我们出手,它们自己会沉。”他解释说,黄海水浅,渔民种了大量海带,水下有很多渔网和尼龙绳,美国潜艇的螺旋桨很容易被这些东西缠住。虽然这番话让当时的观众和网友嘲笑不已,认为美国潜艇如此先进,怎么可能会被海带“制约”?但三年后,现实却打了大家的脸——2016年,美国一艘核潜艇真的在黄海被海带和尼龙绳缠住螺旋桨,无法动弹,最终不得不请求中国政府的帮助。这时,张召忠的“离谱”言论反倒成了预见。
他还有一次提到“雾霾能防御美国激光武器”,这句话也曾引发广泛质疑。大家都知道,雾霾对人体健康有害,怎么可能防得住高科技武器呢?然而,随着激光武器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雾霾中的颗粒物确实能够削弱激光的威力和准确性。张召忠并不是随口胡说,他从军事技术原理出发,用通俗的方式表达了这一现象。
张召忠的“忽悠”不仅让国内观众捧腹,也让外国人信以为真。比如,当美国和伊拉克发生冲突时,张召忠曾预测“美国不会对伊拉克动手”,结果第二天美国就出兵了。虽然他的预测看似失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失误”其实是一种战略迷惑,利用误导让敌人放松警惕,从而更好应对局势。甚至有美国的书籍认为,中国有一个“战忽局”,张召忠正是这个“局”的局长。
这么多年来,张召忠一直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普及军事知识。他避开艰深的术语,采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如“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国防、理解军事。尽管他常被误解为“不靠谱”,但他从未在意,依旧坚持自己的风格。
作为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张召忠至今坚持上节目时不背稿子。他曾表示:“你是鹰派吗?”他笑着回应:“在中国,没有所谓鹰派。”他的言论始终与国家的公开立场一致,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发言。
张召忠的受欢迎之处并不是因为他“忽悠”得好,而是因为他的真诚与爱国心。他的“不靠谱”实际上是用幽默的方式,不仅保护了国家的军事机密,也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28年来,他并非依靠炒作,而是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为国效力的决心,获得了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如今,再有人说他“不靠谱”,网友们只会笑着回应:“这是局座的战术,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