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海军以“下饺子”的速度列装新型战舰,其中052D型驱逐舰和055型万吨大驱尤为引人注目。有观点认为,052D性能均衡、成本可控,已能满足海军远洋作战需求,何必再投入巨资建造更昂贵的055?事实上,这两型战舰并非简单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共存的“黄金搭档”。
从数量上看,052D无疑是海军当前绝对主力。截至2025年,052D已服役约30艘,而055首批仅8艘,第二批次预计增至10余艘,数量不足052D的三分之一。
这种差异背后是成本与效能的平衡:052D造价约35亿元,具备055约70%-90%的作战能力,堪称“性价比之王”。
它搭载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能发射鹰击-18反舰导弹、海红旗-9B防空导弹等武器,雷达系统虽为单波段346A型相控阵雷达,但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足以应对多数现代海战场景。
然而,055的价值并非单纯堆砌火力。其1.3万吨的排水量带来的是质的飞跃:112个垂发单元中,9米深坑数量达48个,远超052D的16个,可灵活配置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等大型武器。
更关键的是,055采用双波段雷达系统(S+X波段),配合一体化隐身桅杆,态势感知能力成倍提升,尤其擅长反隐身作战,可有效锁定F-35等五代机。这一能力在052D上难以实现。
与052D相比,055的定位也就不再是简单的“放大版”了。借助对其先进的20兆瓦的发电系统的完美的集成,已初步实现了对防空反导的全方位的一体化的战略,自然也为未来发展的高能耗的如激光武器、电磁炮等的装备的预留了了良好的升级空间。
基于2021年的远洋训练中对外军舰艇的成功驱离,不仅充分地展现了055首舰的强大实力,更深刻地展示了其作为航母的“带刀侍卫”的坚强的编队指挥能力。
尽管052D的独立巡逻、反潜等作战能力都已初具规模,但在高强度的对抗中仍然需要055这样一艘具有较强的指挥统筹战场信息的节点舰艇的全方位的战场指挥能力。
其两型舰艇的设计也相对趋同,同源的燃气轮机、通用的垂发系统、130毫米的舰炮等都大大地降低了后勤的压力。
055作为海军的“神经中枢”不仅能在关键的方向上形成技术的压制,还能将052D等作为“肌肉”的“战略后方”牢牢地托起,充分地发挥出前者更高的战略战术的价值,实现了前后者的更大、更高的战略战术的价值。
借美俄等国的“高低搭配”成熟的经验也足以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高低搭配”的可行性和可取性。
结论很明确:052D是海军体系的中坚,但055是迈向深蓝的“关键拼图”。未来,以052D保证规模优势,以055突破技术天花板,两者协同才能支撑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护卫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