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立陶宛小国野心却不小,为何要大规模培养无人机操作员?
创始人
2025-10-11 12:03:24
0

在维尔纽斯郊外的一座废弃机场里,16岁的埃米尔戴着VR眼镜,手握操纵杆,屏幕上模拟的四旋翼无人机灵活地避开虚拟防空雷达,准确地把“炸药”丢进敌方弹药库。旁边成人组的训练场上,32岁的卡车司机托马斯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操作一架改装过的民用无人机,冲向移动靶标——这里正是立陶宛国防部新建的无人机训练中心。

自2025年9月启动全国培训计划以来,这个不到300万人的小国正在迅速扩张无人机兵力:每周新增约500名操作员,目标是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欧洲密集的无人机人力网络。外界或许会嘲笑“一个小国也想搞军事崛起”,但从波罗的海开始的这一波无人机浪潮,正与德国、韩国类似的举措产生联动,悄然改变传统战争的面貌。

回溯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与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接壤——每天能监测到二十余架俄罗斯侦察机在边境上空盘旋。彼时,立陶宛陆军兵力只有约1.6万人,装备落后:36辆T-72坦克有一半无法启动,空军仅剩约十四架教学用老旧飞机。在常规军力无法形成有效威慑的情况下,无人机成了现实可行的突破口。国防部长在议会中直言:“我们养不起一个装甲师,但能武装一万名无人机操作员。”这种务实思路促使立陶宛在2024年将国防支出提高到GDP的3%,并拿出330万欧元启动操作员培训计划,目标到2028年储备约2.2万名操控者——相当于每136名公民中就有一名经过培训的无人机手。

与传统装甲兵需要多年训练、投入巨额经费不同,立陶宛的无人机速成训练只需约四周完成基础课程,培养成本约330欧元一人——连一枚反坦克导弹的价钱都不到。更重要的是,年轻人适应新技术的速度惊人:军方发现,经常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仅需两周就能熟练操作战术无人机,转型效率远高于老兵。为此,教育部门在全国237所中学开设无人机兴趣课程,通过技术竞赛筛选有潜力的学生。这些14至18岁的年轻人虽然并非正式服役人员,但已在国防部备案,危机时可在48小时内被征召。这种把技术教育与国防储备结合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征兵与训练的路径,使小国在短期内就能形成可观的作战人力资源。

立陶宛的布局并不只是“人数堆积”,而是构建起一个“攻防一体”的无人作战体系。采购方面,2022年该国以4400万欧元引入美国“弹簧刀”600巡飞弹——续航约40分钟、射程达90公里,能够对装甲目标实施远程打击。同时,与以色列合作研制的“天空清理者”反无人机步枪也已配发至步兵班组,每支步枪约6.5公斤,单兵可携带,3到5公里的干扰范围能压制小型无人机。培训中心不只教飞行技巧,还教授识别常见17种无人机信号、判断攻击路径的反制手段,并设置了无人机群体对抗的模拟课程,确保学员能在攻防两端都具备能力。

德国和韩国也在从不同方向推动无人化转型。柏林附近的霍恩费尔斯训练基地里,翼展达26米的“苍鹭”TP大型无人机正与“台风”战斗机做数据链对接测试——这种无人机能连续飞行20小时,搭载合成孔径雷达穿透云层侦测地面与地下目标。德国的思路是把无人机当作装甲力量的“眼睛和翅膀”,计划到2027年列装一百二十架察打一体无人机,实现有人平台与无人系统的深度协同。试验显示,配备无人机的装甲旅在侦察与打击效率上远超传统部队,伤亡率也显著降低。

在韩国,京畿道的训练场上,12架“小型苍鹰”编队掠过边境丘陵,搭载红外传感器能在5公里外发现单兵热源,数据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韩国陆军实现了“班班有无人机”的配备,每个步兵班配两架侦察四旋翼,营级单元还装备“夜侵者”900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面对朝鲜的炮火威胁,韩国无人机的优势在于“反炮兵”能力:无人机能捕捉炮火尾焰并在8秒内反算出炮位,引导火炮实施迅速回击,速度远超传统雷达。同时,韩国也在测试蜂群作战:在AI指挥下,100架小型无人机曾模拟对装甲集群实施饱和打击,虽然单机炸药量小,但密集撞击足以瘫痪坦克的瞄准与传感系统。

对比三国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小国倾向用“全民储备 攻防一体”实现生存与威慑;大国则偏向“有人-无人协同”的力量放大;半岛国家则依地制宜发展“战术特化 蜂群突袭”。但共同点是,无人机正在重塑战场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在立陶宛,坐在维尔纽斯地下室的操作员就能攻击远处目标,前线与后方的界限被模糊;在德国,远程无人机将战场监控半径从数百公里扩大到数千公里级别,指挥决策的时间被压缩至分钟级;在韩国,发现即摧毁的作战节奏几乎成为常态。

经济成本上的差异更推动了这种变革。培养一名无人机操作员的成本,仅相当于一发155毫米炮弹的价格;“弹簧刀”600巡飞弹的单价大约12万美元,远低于许多反坦克导弹。德国估算,组建一个无人机中队的费用仅为同规模战斗机中队的八分之一,但能覆盖更大的侦察面积。低成本、高回报使得军事力量的门槛大幅下降,也重新评估了“人员价值”:过去需要多年训练的飞行员,现在只需几个月就能掌握无人机操作,并且不直接承担空战的生命风险,这种“低伤亡”特性正在改变国家作战与决策心理。

在俄乌战场上,也有类似的“不对称消耗”示例:低成本无人机以数万美元的投入摧毁了价值数百万的防空系统,暴露出传统防御体系的脆弱性。立陶宛因此同时大力部署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其购入的数百套系统能在半径约5公里范围内形成防护,但面对数量超过十架的编队攻击时,拦截成功率会显著下降。德国尝试用远程预警与激光武器构建多层防御,激光每秒可拦截多架无人机,但受限于天气条件;韩国则研发电子战无人机,通过电磁干扰使敌方无人机失控,但面对采用卫星导航的高端平台效果有限。攻防之间的这种你追我赶,使得战争思维逐步从“摧毁单一装备”转向“瘫痪整个系统”。

三国在和平时期也在为战时动员做准备:立陶宛把无人机教育延伸到中学,建立起在72小时内能集结上万名民间操作员的迅速动员能力;德国通过军民融合,把自动驾驶等民用算法应用到无人机上,加速自主导航能力提升;韩国则与三星、现代等企业共建生产线,战时可将民用产线快速转换为军用,月产能从数百架飙升至数千架。这些措施让国家的军事潜力不仅限于正规军规模,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的技术储备和产业能力。

总体来看,无人机的普及正在改变战争的成本结构、人员构成与作战方式:从“依赖重装备与长期训练”的模式,向“广泛动员、技术驱动、攻防并重”的新范式转变。对小国而言,这是以较低代价提高战略威慑与自保能力的现实路径;对大国与地区强权而言,则是升级作战体系、追求信息主导与人机协同的新方向。无论如何,战争的规则正在被无人系统一步步重写。

相关内容

原创 ...
“永乐盛世”是中国封建历史中少数几次繁荣的时期之一,但为何这一时期...
2025-10-11 05:02:52
原创 ...
在古代有“战国四公子”,在近代北京城里也有“京城四少”。其实在民国...
2025-10-11 05:02:32
原创 ...
一提到解放时期的“四大野战军”,很多熟悉近代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
2025-10-11 05:02:15
原创 ...
冈村宁次,一个令全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日本战犯,曾经死于他屠刀之下的...
2025-10-11 05:02:14
原创 ...
川军名将:为国捐躯,英勇抗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总计有...
2025-10-11 05:02:08
原创 ...
中国排球协会近日发布了《关于举办2025-2026中国排球超级联赛...
2025-10-11 05:01:59
袁绍临终遗言:一代枭雄的最...
"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今日之败!" 袁绍临终前的这句话,像一把锋利...
2025-10-11 05:01:53
原创 ...
在辽阔的北漠,旌旗猎猎,一队人马正在艰难地行军,迎着刺骨的寒风。尽...
2025-10-11 05:01:52
原创 ...
缅甸代总统敏昂莱大将结束出访归国 9月29日下午,缅甸国家代总...
2025-10-11 05:01:43

热门资讯

游客称停车被饭店收百元餐费定金... 近日有游客投诉称,四川剑门关景区一家饭店诱导停车并强行绑定消费,游客拒绝后被阻拦、恐吓,事后再经过该...
SQL城市田径公开赛·长春站在... 8日,由SQL城市田径公开赛组委会主办,吉奥赛跃(吉林)赛事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吉林省奥飞文体产业发展...
原创 中... 10月10日凌晨,2025年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首站在蒙特利尔结束了男子500米预赛,中国选手林孝埈、...
日本执政联盟突然破裂,带来哪些... 热点问答|日本执政联盟突然破裂带来哪些变数 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10日与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会面...
原创 莫... 美国对印发出明确威胁,如果川普和普京的阿拉斯加和谈以失败告终,印度或将面临更高的关税惩罚,至高可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