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头野猪拖家带口乞讨为生!网友惊呆:慈眉善目、点头哈腰
创始人
2024-11-30 16:56:53
0

在某个独特的场景中,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数十头野猪成群结队,拖家带口地仿佛在“乞讨为生”。这些野猪全然没有人们印象中那般野性难驯、横冲直撞的模样。它们看上去竟然“慈眉善目”,那眼神里仿佛带着一丝温和与祈求。而且行为举止更是奇特,像是懂得人类的某些社交方式一样,对周边的人或事物“点头哈腰”。这一景象被网友看到后,无不大为惊呆,原本只在人类社会或想象中的场景,竟真实地出现在野猪的身上,打破了人们对野猪的固有认知。


据大象新闻11月29日报道:

深圳数十头野猪变“职业乞讨”

为了讨吃的变得慈眉善目

学会点头哈腰摇尾乞讨

“它们明白哄好游客才是出路”

据拍摄者吴先生介绍,深圳这里的野猪拖家带口乞讨为生。视频中有游客惊呼,我们碰到一家子野猪了,有人在向野猪投喂食物。

吴先生说,这些野猪什么都吃,哪怕是老冰棍,它们也一口吞下。这些野猪其实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一直摇尾巴,一直点头之类的,游客会把随身携带的一些食物给野猪吃。野猪终于搞明白了,发展旅游才是出路,对每一位游客都慈眉善目。

深圳的野猪成了一道“风景”?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

深圳“投喂野猪活动”

此前已走红互联网

视频中,在深圳梧桐山景区,野猪悠哉地漫步在游步道上,主动靠近游客,期待着“美味”的馈赠。这头野猪似乎已经习惯了人类的“投喂”

这样的场景,在梧桐山景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社交媒体上,关于“梧桐山野猪讨食”的视频和图片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游客将投喂野猪当作一种“乐趣”,全然不顾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看似“和谐”的人与自然画面

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现实

更令人担忧的是

这种“投喂”行为

不仅会改变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

还可能对它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野猪虽然是杂食动物,但长期食用人类加工的食物,会导致其营养不良,甚至引发疾病。

更严重的是,一旦野猪习惯了人类的食物,它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大胆,更有可能闯入人类的生活区域,从而增加人与野生动物发生冲突的风险。

景区呼吁:

不要投喂!更不要靠近!

由于深圳梧桐山野猪频繁出没

有网友在深圳论坛建议

对野猪实施猎捕调控

对此,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回应:禁止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严厉禁止夜爬、投喂野生动物等行为,会影响动物栖息环境,甚至可能惊扰到野生动物出现攻击人类的行为。

据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安保部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深圳市的生态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梧桐山上的野生动物数量也比较多,虽然野猪已被移出“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但它毕竟还是野生动物,本身攻击性比较强。

近年来,景区内已经发生过游客被野猪惊吓或轻微受伤的事件。

“游客大多不熟悉它们的习性,一些带着幼崽的野猪可能看起来挺温顺的,实际上随时都有可能攻击人,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能避免接触还是尽量避免。如果大家想看野生动物,可以去动物园,比山上总是安全些。”他说。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景区针对野生动物可能对游客造成伤害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管理与保障措施。景区内设有管理站和护林员,虽然管辖范围和人员数量各有不同,但每天都有护林员定点或沿线巡护,进行应急救援、森林防火相关工作,同时应对突发情况及游客求助,总体上能覆盖全线的巡查。

“景区内的不少地方都设置了‘禁止靠近野生动物’等相关提示标识及标语,我们值班室也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游客拨打景区的值班电话后,工作人员都会立即反馈给附近的护林员,并赶至现场处理。一旦有突发情况,公安、消防、120救援及两个公益救援队会一起联动、及时救援。”他说。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景区每年都投保了公众责任险,如果游客在景区正常的游览范围及开放时间内,发生了景区管理责任范围内的意外事故,可以报保险进行赔付,其中也包括在景区内被野生动物攻击而受伤的情况。

“针对已有野猪开始向游客讨食的情况,我们会增加巡查力度,在沿线加设相关标识、标牌,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宣传,以增强其安全意识。我们也呼吁游客遵守景区规定,走正规的登山步道,不要私自走野路或进入丛林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尽量避免和野生动物接触。”他说,在登山过程中发现有野猪拦路时,尽量不要主动招惹、不要投喂,应自行远离、避免与其接触,以免野猪养成习惯,经常靠近游客活动范围,增加安全隐患。

相关内容

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下跌0...
金融界8月6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 (HK...
2025-08-07 00:46:25
支付宝,大消息!
【导读】“支付宝碰一下”引入等电梯场景,全国20多个城市上线 中国...
2025-08-07 00:44:30
芯片企业:Q2营收76.8...
【第二季度营收创新高,第三季度指引向好但增速放缓】第二季度,公司营...
2025-08-07 00:43:49
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新规落地...
债券利息收入税收新规实施前夕,政策性银行密集发行金融债。 8月5日...
2025-08-07 00:42:01
激发消费潜能、市场活力 银...
● 本报记者 张佳琳 在政策引导下,8月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
2025-08-07 00:41:05
ETF收评 | A股三大指...
格隆汇8月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放量收涨0.45%,...
2025-08-07 00:41:01
暑假去哪儿遛娃?广东推出4...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暑假已过半,孩子们还能去哪儿开心玩...
2025-08-07 00:40:49
暑期昆明茶饮市场火爆,本土...
8月的昆明街头,茶饮店门前蜿蜒的长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随着暑期旅游...
2025-08-07 00:40:42
甘南旅游 6 天 5 晚住...
甘南6天5晚住宿精选:从藏式民宿到草原帐篷的沉浸式旅行指南 甘南,...
2025-08-07 00:40:18

热门资讯

曼联旧将瓦伦西亚遇球迷跳桥轻生... 前厄瓜多尔国家队队长、曼联球星安东尼奥-瓦伦西亚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深刻且令人动容的经历。他透...
看!南昌这些动物们如何花式“避... 三伏天的热浪席卷而来,南昌动物园为动物们启动了清凉消暑模式。8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南昌动物园,探寻动...
高温津贴如何贴心发放 7月31日,郑州市金柳南路一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人走出工地。本报记者 王向前 摄 7月23日,正...
阿里巴巴联合多所高校突破性研究...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医生,面对一个生病的病人。传统的治疗方式是直接开药,希望药到病除。但是,如果你在开...
马铃薯“身世之谜”如何被解开? 马铃薯是全球第三大主粮作物,它是如何起源的呢?没有人能想到,约900万年前,一场远古的基因“联姻”会...
传统农业如何破局?巴渝农业经理... 当农产品遭遇同质化竞争,如何跳出价格战泥潭?技术创新能否打通堵点? 8月5日,带着这些关乎农业未来的...
现场实拍红军16岁小将恩古莫哈... 现场实拍红军16岁小将恩古莫哈一条龙推射建功
友谊赛-16岁小将一条龙维尔茨... 友谊赛-16岁小将一条龙维尔茨破门 利物浦3-1横滨水手
没看够!利物浦vs横滨比赛结束... 没看够!利物浦vs横滨比赛结束后球迷久久不愿离场
从5台无人车追加到35台无人车... 近日,有媒体探访了浙江余杭瓶窑的一家共配中心。探访后记者表示,“虽然我从2019年开始看过各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