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021字 | 阅读需6分钟
历史地图是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要资源和工具。历史地图不仅可以表现静态的地理空间内容,还可以呈现动态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如何让平面的地图“动”起来呢?现行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种是给不同的地点标示出代表先后顺序的数字符号。最典型的就是“商朝形势图”。商朝多次迁都,地图显示了从“亳”到“朝歌”等8个地点,并标示了从“1”到“8”等八个序号。图示注明了这是“都城名及定都顺序”。
有些地图显示历史的进程不使用数字的序号,而是使用“出程”“中程”和“归程”的字样来显示历史事件的先后进程。最典型的就是“三角贸易示意图”:
第二种是使用带箭头的线条表明历史事件的发展路线。这是最为常用的在地图中显示动态历史事件的方法。如“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就采用了6种不同颜色的实线和虚线来展示八条航海路线,同时在线条旁标注航海的时间。
第三种是使用不同色块的组合表明的历史事件的发展。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底图 + 叠加层”表现变化,底图为早期状态,叠加层(半透明)为后期状态。比较典型的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展示意图”,使用了不同的色块表现纳粹德国的扩张进程。
第四种是在图示中做出解释,让学生明白的事情的发展变化。例如在“教皇子午线示意图”中,“地图说明”就指出1493年的子午线用实线显示,1494年的子午线用虚线显示。
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两幅以上的地图进行对比,通过对照差异找出地理空间的变化,进而叙述历史发展的进程。
重视历史地图中的动态信息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叙述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学历史教材中的“读地图”栏目多有要求学生进行叙事的表述。学生要准确地叙事,首先就要读懂地图中的动态信息。有些地图的动态信息还是相当复杂的,如“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叙述,首先自己就得了解清楚地图所呈现的信息。有些地图的信息比较复杂,教师也不易理解。如“赤壁之战示意图”,我琢磨了半天,也不太清楚该如何叙述。我觉得地图把曹操军的进攻路线和败退路线都统一用绿色实线来表示,有可能引起混乱,单凭地图本身的信息学生很难建立起叙事的信息链。
查阅《中华文明地图》(华林甫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年版),第86页提供的地图就清晰得多,图示把“曹军进攻”和“曹军败退”分别呈现,这样就区分了时间的先后,便于学生进行叙述。
再查阅《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宋杰著,中华书局2020年版),对赤壁之战叙述得很详细,但提供的地图却是黑白的,地图信息很不清楚。继续查阅人教社1992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虽然是黑白地图,但把曹军的进攻路线和败退路线区分开了,而且还很清楚地把刘备、孙权的退却路线和追击路线区分开了,这就有利于学生进行叙事。
《中华文明地图》和《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两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文字论述的内容跟地图的内容不完全一致,地图的一些信息文字没有论述,文字涉及的一些地点地图也没有显示。
我认为中学历史教材所出现的所有内容都应该认真研究。例如,中学历史教材的“赤壁之战示意图”涉及到“新野、襄阳、长板、江陵、赤壁、柴桑、樊城、夏口、樊口”等9个地点,如果真的要求学生叙述,就需要说明这些地点发生的事情,再结合动态的箭头解说事件的经过。我根据教材地图所提供的9个地点,大致把赤壁之战的经过梳理如下:
(一)开端:曹操南下
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率大军从新野一带南下,意图一举消灭南方的刘备,进而吞并东吴。
(二)撤退:刘备败逃
曹操占领襄阳后,驻守樊城的刘备急忙率军民向战略要地江陵撤退。曹操派轻骑日夜兼程,在长坂(又称长坂坡)追上刘备,将其击溃。刘备放弃逃往江陵的计划,改道向东。
(三)联盟:孙刘联合
刘备撤退至夏口,随后进驻樊口。他派诸葛亮前往柴桑(孙权的大本营)求救。面对曹操的巨大威胁,孙权决定与刘备结盟,命周瑜率水军与刘备军队在夏口会合,共同西进抗曹。
(四)决战:赤壁火攻
孙刘联军与曹军先锋在赤壁相遇,初战告捷。曹军因不习水战,将战船首尾相连。周瑜部将黄盖设计诈降,利用东南风,以火船冲入曹军水寨,大火延烧岸上营垒,曹军大败。
(五)结局:曹操北还
曹操率残兵败将向江陵方向撤退,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后,自己率主力退回北方。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当然,上述的内容只是根据教材地图所提供的信息所进行的最简略的叙述,省略了很多内容。如果要求学生进行更加详尽生动的叙述,还需要另外提供资料。
总而言之,平面的历史地图通过序号、箭头、色块叠加与图例说明等多种方式,将动态的历史进程巧妙地“折叠”于静态空间之中。然而,地图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设计的清晰度与精确度。正如对“赤壁之战示意图”的剖析所示,若地图信息含糊或图文不符,反而会阻碍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叙事。因此,教师深入研读地图,并引导学生将图中的地点、路线等空间信息转化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因果逻辑,才是真正发挥历史地图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的关键所在,最终让平面的地图在学生脑海中“活”起来,演绎出鲜活的历史故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