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第十九回,唐僧师徒来到高老庄之前,书里交代了猪八戒的前世今生。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十万水兵,地位显赫。可惜,因为“带酒戏弄霓裳仙子”,被玉帝打了两千锤,贬下凡尘。本来投胎做人也就罢了,谁知阴差阳错,竟落入猪胎。这一下,从天宫元帅变成猪窝崽子,差距不是天上地下,而是天上加地狱。于是八戒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
“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占山为寇,吃人度日。”
一个神仙下凡,第一件事竟是杀母猪杀猪仔,怎么看都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分析,八戒的这一举动背后,其实藏着他巨大的心理落差与愤懑。
一、黄金时代的天蓬元帅
在凡间投猪胎之前,八戒的人生堪称一帆风顺。
原著写他“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照理说这种性格并不适合修炼,可偏偏就有高人慧眼识珠,将他点化为仙。那位真仙不但收他为徒,还倾囊相授:九转大还丹、阴阳调和之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这一套玄门大法,后来连孙悟空都得一步步熬过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和大闹天宫,才勉强站上同一舞台。
而八戒呢?几乎是一路开挂,没吃什么苦,直接飞升,被玉帝任命为天蓬元帅,还能管辖十万天河水兵。那是他一生的黄金时代:权力、地位、待遇、面子样样齐全,他甚至觉得这就是他的人生常态,会一直生猛下去。
所以,当天蓬元帅醉酒失礼,被玉帝打了两千锤,流放凡间时,他内心的打击比别人都要大。别人是逆境求生,他却是从云端直坠泥潭。
二、错投猪胎的羞辱
贬下凡间后,如果八戒转世做人,那也算落魄。可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他竟投生到猪胎里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一睁眼看到的不是父母,而是猪圈;他身边的不是兄弟,而是一窝小猪崽。他原本堂堂天蓬元帅,如今却成了猪崽中的一只。
这种荒诞的身份错位,让他根本无法接受。他不是无知的猪,他有完整记忆,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曾经的荣光。他看见母猪,心里想的是:“我怎么可能叫你娘?”他看见猪仔,心里更是愤懑:“这些不是我的兄弟,而是我的耻辱!”
于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否定这一切——既然命运让我错投猪胎,那我就杀了这“假母亲”,毁掉这“假兄弟”,从此与猪族彻底断绝。
“咬杀母猪,打死群彘”,看似残忍,其实是他在用最极端的方式告诉天地:我不是猪,我拒绝承认自己是猪。
三、与佛祖的对照
这种心理,放在《西游记》世界观里也并非没有对照。比如如来佛祖,当年也曾被孔雀吞入口中。可是等他化出之后,却被众神劝说“既然她吞了你,就算是你母亲”,结果如来只好认下,给孔雀加了个“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封号。
可是八戒不一样。他没有佛祖那样的大胸怀,更没有“被迫认亲”的政治智慧。他是天蓬元帅,出身高位,心气高傲。让他喊一只母猪做娘?这等耻辱他宁死不肯。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彻底断绝,彻底清算。
换句话说,八戒杀猪并非嗜血,而是人设崩塌后的自我救赎。
四、心灰意冷后的堕落
可惜,这种否定命运的举动,并没有让八戒回到正轨。
“咬杀母猪,打死群彘”之后,他并没有重新做人,而是“占山为寇,吃人度日”。在福陵山,他以强盗姿态横行,直到孙悟空和唐僧到来才被收服。
这说明他其实仍心灰意冷。他心底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天宫了。既然如此,那索性破罐子破摔,做个妖怪也罢。吃人喝酒,算是对命运的反击,也是自我麻醉。
有趣的是,八戒虽然性格懒散,却并不是坏透的人。他在高老庄娶亲,至少真心实意想过安稳日子;他在取经队伍里,虽常抱怨,却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可见,他骨子里依然向往正道,只是因一时的落差,走上了岔路。
五、八戒的“不认亲”逻辑
从文化角度看,八戒的行为也有其合理性。神仙下凡投胎,若是全盘接受新身份,那等于承认过去一切烟消云散。可八戒偏偏是个念旧的人,他不愿放弃“天蓬元帅”的荣耀,所以必须通过“杀母猪”的方式来维护旧身份。
否则,他就会陷入尴尬逻辑:既然母猪是我娘,那我就是猪崽,那我当年的天蓬元帅是什么?难道是猪成仙?那玉帝封我的时候,封的是“猪帅”?这岂不是笑话?
所以,他宁可残忍,也要把这个逻辑彻底斩断。
结语
猪八戒错投猪胎后的“咬杀母猪,打死群彘”,表面上看是嗜血残暴,其实是天蓬元帅心态崩塌的极端反应。他既愤恨命运不公,又羞于接受荒谬身份,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对抗。与佛祖“认孔雀为母”相比,八戒选择的,是彻底否认、彻底决裂。
他心灰意冷,从体制内高官跌为人间妖怪,这份落差无人能懂。也正因为如此,他后来虽笨嘴馋舌,却更显真实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