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罗斯站在拉斯维加斯的宴会厅里,面对一群国际象棋大师和NBA球员,喉咙发紧得像噎着30磅的哑铃。 这位曾经在篮球场上飞天遁地的MVP,如今却因为一场国际象棋比赛紧张得手心冒汗。
他坦言:“打篮球时我总会焦虑,但下棋从不。 可奇怪的是,输掉棋局的挫败感比输球更强烈,甚至让我想打架。 ”更反常识的是,他竟认为“失败是棋局中最宝贵的事”。 一个靠身体吃饭的职业运动员,为何对棋盘上的胜负如此执着?
从秘密爱好到公开盛宴
罗斯的“国际象棋节”成了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他直到NBA生涯结束才发现,身边藏着这么多棋友:拉简·隆多曾是他球场死敌,托尼·斯内尔和他在更衣室共处三年却从未聊过象棋,老将德鲁·古登也是同道中人。 这场在永利酒店举办的比赛,让这些球星从幕后走到台前。
比赛设计充满巧思, 首轮采用“头手制”,国际象棋大师们指定棋子,NBA球员决定移动方向,慈善奖金池高达2.5万美元。 次轮则彻底放手,球员们在五轮循环赛中独立对战。 所有对局均采用自由式规则:兵位固定,后排棋子随机排列——如同篮球场上的临场应变。
罗斯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 作为自由式国际象棋巡回赛的投资人,他早已在YouTube上研究过卡尔森、中村光等大师的棋风。 他甚至直接问卡尔森:“比赛中选手对话是真情流露还是胡扯? ”尽管与世界冠军搭档,他仍在首轮因一步漏算遭淘汰,全场为之叹息。
棋盘上的篮球智慧
史蒂夫·纳什高中时拿过省际国际象棋冠军,这位两届MVP将太阳队的“7秒进攻”比作快棋:马里昂的空切像“车”直线冲锋,小斯的挡拆如“马”斜跳,射手群则如“象”远程制导。 他总比对手多算一两步,传球如同布阵。
拉简·隆多随身带棋盘,在湖人时还教里夫斯下棋。 2018年他带领鹈鹕横扫开拓者,宛如棋盘上的将军。 他看穿利拉德和麦科勒姆的挡拆,提前指挥霍勒迪和戴维斯换防,系列赛场均助攻13.3次。 在国王时期,他甚至指导考辛斯防守“空气”。
肖恩·巴蒂尔把象棋思维刻进骨子里, 姚明说他行李箱总放着棋盘。 防守科比时,他用遮眼防守和预判诱使对方进入低效区域,如同设下“陷阱格”。
新一代也不例外,
他的防守预判宛如扫描全场:“不是只看眼前进攻球员,而是判断球路方向。 ”
为什么象棋能征服硬汉?
卡梅隆·安东尼的妻子拉拉透露,丈夫学习象棋后变得异常平静:“下棋需要高度集中和提前思考,这让他成熟。 ”安东尼自己说,棋局让他更关注协防球员而非对位者:“只要过掉防守人,我就有信心搞定后续。 ”
罗斯的选择更耐人寻味, 他痴迷于主动制造冲突的“西西里防御”,称自己的棋风带着“不规则特质”。 对他而言,象棋是对抗衰老的武器:“人老了只能带走回忆,我要确保头脑永远新鲜。 ”他甚至反思,如果童年能在芝加哥恩格尔伍德社区接触象棋,或许能让孩子“在扣动扳机前多思考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