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战场态势正呈现鲜明的 “一边倒” 特征,俄军在多线进攻中占据压制性优势,而北约看似强硬的军事动作背后,却被俄军一次 12 分钟的领空试探戳破 “外强中干” 的本质,战略天平正持续向俄罗斯倾斜。
当前俄军已开启全线进攻模式,在库皮扬斯克等关键战场方向建立起明显优势。尽管红军城的攻坚尚未取得突破,给外界留下 “攻不动” 的错觉,但前线实际战况显示,俄军始终掌握战场主导权。仅在胜利街一场伏击战中,俄军就全歼一支乌军小型步兵集群,战术层面的优势已十分显著。
在战略层面,俄罗斯也展现出灵活姿态。外长拉夫罗夫明确提出,在保障本国根本权益的前提下,可就结束冲突作出部分妥协。这一表态并非示弱,而是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为冲突落幕留出 “谈判窗口”,既掌握主动权,又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
与俄军的稳扎稳打形成对比,北约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更像是 “虚张声势”。为强化东翼防御,北约持续向波兰派驻战机,频繁升空拦截疑似俄军无人机,甚至在俄白边境集结 4 万大军举行演习,摆出 “气势汹汹” 的架势。但俄罗斯 3 架米格 - 31 战斗机的一次行动,彻底暴露了北约的真实实力。
尽管北约 32 国军费总和高达 1.5 万亿美元,是俄罗斯 1700 亿美元军费的近 9 倍,但在坦克、弹道导弹、战机等关键武器的产量上,俄罗斯已实现对欧洲的全面碾压。更关键的是,俄军精准拿捏了北约 “不敢直接对抗” 的命门 —— 通过领空试探确认北约不敢为乌克兰 “拼命” 后,普京在冲突中的战略底气更足。
从战场推进到战略博弈,俄罗斯正逐步实现冲突目标:前线俄军从兹韦洛夫至普里沃尔纳亚街一线向北大面积推进,已控制胜利街平行的 7 个街道半数以上;北约内部矛盾持续爆发,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俄罗斯则通过这场 “立国之战”,彻底打消了北约今后轻易挑衅的念头,为自身赢得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从战略层面看,俄罗斯的完胜已成为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