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 文 洪昊旸 摄影】1987年,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梅特勒托利多落户常州,这是常州市引进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如今,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常州国家高新区设立超2100家外资企业。
常州为何能成为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9月18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常州高新区,在车间、在展台,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探寻着答案。
3倍投资的背后,
瑞士技术遇上常州诚意
“正在生产的自动注射器,针头藏在里面,按一下就能用,特别适合晕针的人。”在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常州)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公司技术负责人乔杨指着产线里面产品进行介绍。车间里,中央供料系统自动输送原料,机械臂精准转运注塑件,MES系统实时追溯工序,1分钟就能产出76支注射笔,误差在0.05毫米以内。
医沛生集团是一家自我医疗注射和输注系统的开发商和制造商,总部位于瑞士。常州公司是其在亚太区唯一生产基地,这里的落地与扩产,本身就是一段双向奔赴的佳话。
2022年10月,医沛生落户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计划年产2000万支自我给药注射装置。作为东道主,常州也拿出十足的诚意,虽然双方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线上视频沟通,但这不耽误推进速度,从破土到竣工仅14个月。而就在竣工前,医沛生集团又果断增资1亿欧元签约新项目。截至目前,其在常州高新区的总投资额已达最初计划的3倍。
为何是常州?医沛生常州基地负责人斐雷杜给出了答案:“常州高新区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以及支持有力的政府团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所需的一切要素。”
跨国企业常州联动,8公里的产业生态圈
其实医沛生项目建设期间还有一段“小插曲”。
今年7月,医沛生常州基地的一条处于关键验证阶段的生产线急需更换一个水分离器部件。但验证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从市场上定制调配,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
关键时刻,来“串门”的SMC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C中国公司)正好有产品库存,于是次日便带着两款水分离器上门调试,不到24小时,难题迎刃而解,产线验证得以顺利推进。
SMC是一家日本气动元件公司,其常州基地与医沛生公司直线距离不到8公里。
两家跨国企业在常州实现合作,并非偶然。数月前,在一场“苏超”比赛中,瑞士医沛生与日本SMC高管在常州市组织的“外企友人看苏超”活动中相识,双方才有了深入互动。
在常州,像医沛生与SMC这样跨国企业间的联动并非个例。自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开园以来,这里已累计吸引瑞士美德乐母婴用品项目、德国罗森伯格高端汽车电子项目、英国赛泰克斯、新能源车辆域控制系统、eVTOL碳纤维复材关键部件等35个国际领先的产业项目入驻,园区已形成智能装备、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
“第一站”的温度,让外资企业落得稳
如果说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是外资企业的成长沃土,常州瑞士中心就是外资中小企业敲开中国市场大门的第一站。
走进常州瑞士中心,一侧展台摆满瑞士特色快消品,从浓郁的巧克力、醇厚的红酒,到滋润的护手霜、高端护肤品;另一侧则是开放式共享办公区,配备共享座椅与小型活动场地,从去年开业到现在,这里基本每季度办一场中瑞企业对接会、行业沙龙等活动,保持合作交流的高频次。
常州国家高新区商务局欧美招商部部长王翊湉介绍,目前7间专属办公室已有3家企业入驻。其中有一家最令王翊湉印象深刻。
“去年12月31日下午5点半,我都关电脑准备跨年了,突然接到电话,有个英国项目想第二天来考察。”王翊湉回忆,这个项目正是英国赛泰克斯医疗器械公司,总部在伦敦,主打外科手术器械,想找地方本土化生产以降低成本。
由于当时不知道项目详情,也不知道来的人是谁,王翊湉和同事从5点半忙到11点半,查企业背景、做接待计划、排考察路线。
事实上,常州本不在对方考察清单前五,只是回程的路上顺便看看。但也正是这场历时4天的“临时接待”,让对方决定落地常州。
1月1日,赛泰克斯的考察团如约而至。王翊湉和同事在瑞士中心接待了他们,并介绍了常州产业链以及医疗器械行业背景。流利英文以及专业的知识储备让对方对常州开始产生兴趣,并提出希望深入了解当地的供应链情况。
第二天,看完表面处理、超声波清洗企业后,赛泰克斯考察团又提出想看同行;第三天,对方主动要求参观人才公寓;第四天,又提出想听听其他外资企业对常州的评价。
“其实他们提出看人才公寓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有戏,因为对方已经开始考虑人才招引的问题了。”王翊湉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赛泰克斯的考察团又来沟通一次后,3月份就在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落地项目。
放眼长三角,常州这座小城并不张扬,但凭着工业基础扎实的硬实力、精准赋能企业的软招商,在吸引外资的赛道上打出漂亮牌,让更多“顺路”考察的外资企业,稳稳扎根常州。
今年1月至7月,常州市新签约落地总投资1000万美元及以上重大外资项目及“小而美”外资项目共34个,涵盖新能源、氢能、机器人、合成生物、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实际使用外资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增幅列江苏省第三、苏南第一。
责编:陶纪燕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