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最近生意惨淡,真是罗永浩的一张嘴话说垮的吗?其实不是。老罗充其量只是点燃了一根早就埋好的导火索。
现在居然越来越多人开始“挺西贝”,网络上充斥着为西贝鸣不平的声音,说它是被舆论“误伤”的。
但问题是,一个定价高端、主打品质的餐饮品牌,被爆出大规模使用预制菜和转基因油,还不准消费者批评了吗?
西贝这种餐厅,难道该不该被市场淘汰?优胜劣汰,西贝既然敢做,就得敢当。
西贝门店没人,真不是罗永浩一张嘴说死的,是他们老板自己一步步“说”崩的。
你说人家金拱门、肯德基、萨莉亚都是用的预制菜,为啥没崩?
因为人家卖的就是快餐价、提供的就是标准化服务,都是明明白白的预制模式,但价格合理、标准透明,没人骂,反而很多人吃。
但你西贝呢?卖的是预制菜,却标榜“现做”;用转基因大豆油,却猛打“有机”招牌;定价高端,却和快餐品牌用相似的供应链逻辑。
这不是明摆着欺骗吗?有机标准根本不允许转基因,老板能不知道?
说白了,这就是没底线。你一边赚着中产的钱,一边透支他们的信任。
中产是什么人?是最精明、也最敏感的一群人。
你可以贵,但不能骗;你可以讲品牌,但不能玩双标。
这种矛盾,本质上是一种“品牌人设的崩塌”,而最受伤的,恰恰是最认同它原来那套“优质故事”的中产消费者。
西贝老板一顿迷之操作,直接让那些曾经认你这品牌的中产们“信仰崩塌”了。
他们本来吃的是“小众”“独特”“品质”,结果发现后厨全是预制品、转基因油、供应商熟食包,那还吃你个啥?
中产为什么愤怒?不是因为舍不得那几百块钱,而是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他们本来以为支付溢价买的是“更好的体验”和“更安心的食材”。
结果发现,所谓的“高品质”,可能只是中央厨房的复热包和长保质期调理品。
这早就不是“预制菜对不对”的讨论了,而是“诚信值不值钱”的问题。
说到底,餐饮的尽头不只是口味,更是经营者的良心和诚信。
金拱门、肯德基、萨莉亚能活得好,是因为不装、不骗、明码标价。
而西贝,明明是“定位理论”的信徒,却亲手把自己最该守住的“独特性”做没了。
这不是危机公关的问题,是品牌根基的崩塌。中产一旦觉醒,你就再也回不来了。
西贝的危机,也给整个餐饮行业提了个醒,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较真。
靠营销造梦、靠话术撑价格的时代,正在快速退潮,大家要的不是你假装现做,而是你坦坦荡荡、明码标价、表里如一。
要么就像萨莉亚,大大方方做平价预制,不忽悠;要么就真真正正去做现制现做、透明厨房,对得起高端定价。
最怕的就是既想要标准化降本增效,又舍不得高端品牌溢价,最终玩文字游戏透支信任,这才是西贝真正该反思的地方。
也不是说西贝就一定“该死”,但它必须意识到,今天的中产,愿意为真实价值买单,但拒绝为虚假故事付费。
如果能借这次危机彻底反思、真诚整改,打出明牌、重建信任,或许还能重新赢回市场。
但如果只是口头道歉、实际照旧,那西贝可能就真的离“被淘汰”不远了!
上一篇:同样是Z世代,他们如何在车间开挂?揭秘全国技能大赛四川“00后”天团的备战日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