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供图)
距离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河南郑州开赛仅剩1天,四川代表团116名选手已进入“倒计时攻坚”状态。汽车维修车间的机械轰鸣、焊接工位的火花四溅、烘焙室的黄油香气、物流调度中心的键盘声交织成“备战协奏曲”。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本届全国技能大赛设106个项目(含66个世赛选拔项目、40个国赛精选项目),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术等多个领域,四川代表团实现106个项目“全参赛”,其中汽车技术、焊接、烘焙、物流与货运代理更是依托四川产业优势打造的“拳头项目”,成为展现四川技能实力的重要窗口。备战实训现场,一群身怀绝技的“00后”们,正摩拳擦掌,展现“川军工匠”的担当。
汽车智修:技能尖兵的“毫秒较真”
清晨的实训车间里,汽车技术项目选手朱恒生正盯着智能网联模块的检测屏幕,双手在接口处反复插拔,专注调试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指尖在故障诊断仪上灵活操作。
汽车技术项目四川代表团选手——朱恒生
为复刻不同地域的故障场景,他的备战日志上,密密麻麻写着“山区路段需加固线束卡扣”“高温天气要提前检查电池散热”等充满川地特色的实操心得,始终以远超赛事标准的严苛要求打磨技艺。实训台旁“训练无疑是辛苦的、比赛更残酷的”这句宣言,正是他深耕汽车技能的真实写照。
焊接匠心:“鱼鳞纹”里的传承密码
焊接车间内,蓝色火焰稳定跃动,选手赵钱森正专注在薄板上作业,焊出的“鱼鳞纹”焊缝均匀如织,尽显扎实功底。
焊接项目四川代表团选手——赵钱森
“薄板焊接就像在鸡蛋壳上绣花”,他反复钻研焊接角度,掌心磨出厚茧、防护服被火星烫出小洞、身上留下伤疤,却始终毫不在意——这是他对“工匠精神”的践行。正如其师父周树春所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让每一次焊接都成为‘作品’。”这个21岁的年轻焊工,用汗水与专注在飞溅的火花中焊出成长轨迹,每一道精心熔铸的焊缝,都是他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印记。
川味烘焙:在方寸烤箱前的千锤百炼
“第一次烤曲奇摊成大饼,第一次做戚风只剩围边,那时同学们都笑我是‘黑暗料理制造者’。”烘焙项目选手李姣姣笑着回忆初心。
烘焙项目四川代表团选手——李姣姣
如今,她的操作台上,面粉样本排列整齐,笔记本里贴满成品对比照片,每一页都藏着她从“门外汉”到备赛主力的坚持。她的动作早已褪去当初的慌乱,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为宣言,在方寸烤箱前千锤百炼。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夜,早已化作她迎战赛场的坚实底气。
智链物流:屏幕上的“订单突围战”
“跨境物流就像‘走迷宫’,新规多、变数大,我们针对跨境物流新规新增了众多应急方案。”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选手杜瑕说道。
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四川代表团选手——杜瑕
作为今年3月遴选赛突围的选手,她所在的集训队已完成企业提供的真实订单模拟训练。曾因海运提单、贸易术语复杂而犯难的她,将核心术语编成口诀贴墙背诵,早晚练习英文货运沟通,实操时反复打磨报关单据填写技巧,还深入钻研多式联运方案设计。她以“单证精研,途路笃行”为宣言,持续完善应急方案,誓在全国赛场展现四川物流技能实力。
据了解,为助力选手备战,四川建成10家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217家省级竞赛集训中心,开发出新能源VR教学系统等12项专业训练工具,从4月“基础提升营”到8月“冲刺封闭训”。这群“川军工匠”,正以淬火成钢的信念,静待在郑州赛场上,书写“技能报国”的四川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