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的一个清晨,华盛顿的时钟刚指向8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拨通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热线电话。这个看似寻常的外交通话,却意外成为一场重大军事行动的序曲。
令人震惊的是,通话结束不到一小时,卡塔尔多哈的上空就响起了刺耳的爆炸声。以色列军方对哈马斯高级领导人的精准打击行动正式展开。更耐人寻味的是,据七位以色列官员向Axios透露,白宫在导弹发射前就已知晓此事,特朗普总统完全有机会叫停行动,却选择了默许。
双方截然不同的表态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以色列方面言之凿凿地表示,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通话后,两国的军事渠道仍在持续沟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高官直言:总统先生自始至终没有表示反对。另一位官员说得更直白:如果特朗普真想阻止,以美方的能力完全做得到,但他选择了沉默。
然而特朗普方面的说法却大相径庭。他先是公开否认收到过关于多哈袭击的有效预警,随后接受采访时又强调以色列应当格外谨慎对待卡塔尔,并称这个海湾国家是美国重要的盟友。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让外界困惑不已。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内幕浮出水面。第四位以色列官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人不过是在演戏。第五位官员补充道,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公开声明与这次袭击划清界限,其表态不可尽信。第六位官员更爆料称,这已不是特朗普首次因政治考量而调整与以色列领导人互动的官方说法。
这场外交风波在中东地区引发强烈地震。阿拉伯国家联盟次日就召开紧急会议,连与以色列建交的国家也派代表出席,集体谴责以方行动。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贾西姆·布达伊维在会后公开喊话美国完全有能力约束以色列,现在正是出手的时机。
处境尴尬的卡塔尔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战略伙伴,不仅驻有美军最大海外基地之一,还长期扮演地区调停者角色。讽刺的是,遇袭的哈马斯领导人当时正在多哈商讨美国提出的和平协议框架。事发后,卡塔尔首相紧急飞往华盛顿,先后与副总统、国务卿会晤,当晚更与特朗普共进晚餐,显然希望讨个说法。
与此同时,国务卿卢比奥按计划访问以色列,并准备经停卡塔尔前往伦敦。美国国务院表示,此行将重申对卡塔尔安全的支持,同时强调不会影响美以关系。内塔尼亚胡在联合记者会上强硬表态,称袭击是以色列独立决策,并暗示虽然未击中主要目标,但哈马斯领导人在任何地方都不安全。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20年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前,同样提前知会美国并获得默许。当时美方以尊重盟友自卫权为由搪塞过去。如今的多哈事件如出一辙,暴露出美国中东政策的深层矛盾。
卡塔尔和以色列都是美国的重要盟友:前者提供军事基地和调停平台,后者则是中东战略支柱。这次袭击将美国置于两难境地。特朗普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可能是考虑到2025年大选周期中亲以势力的政治分量。但这种权宜之计可能带来长远后果——作为关键调停方的卡塔尔遭袭后,美国公信力受损,未来中东各方对美国主导的和谈可能更加疑虑。
这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中东和谈,当时美国明显的偏袒立场导致和平进程举步维艰。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多哈袭击事件不仅暴露了美以表态的矛盾,更折射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上的进退维谷。想要左右逢源却可能两头落空,如果美国希望维持在中东的影响力,就必须在盟友利益和地区稳定间找到真正的平衡点,继续奉行双重标准终将自食其果。